道德理性

作品数:545被引量:1095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丁为祥张周志杨庆东辛治洋高晨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武汉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家国文化下公共理性成长的局限及其可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91-97,共7页陈青霞 
成熟的公共理性是民主体制得以优良运行的前提。传统中国在家庭为基础的农耕经济之上,形成了情理本位的思维模式,并造就了不同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共同体,家国不分的政治文化遏制了公共理性的成长。在家国文化政治传统...
关键词:民族国家 公共理性 家族—国家 道德理性 
义利并重:全球新秩序下的中法关系50年被引量:3
《学术前沿》2014年第16期30-39,共10页罗国祥 
中法关系是当代不同意识形态间相互包容、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典范。此种"一""多"共存、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实践源于两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博爱"和"仁者爱人"、"求同存异"等观念,是当代尤其是冷战后多元且杂乱的世界向好发...
关键词:中法关系 “一”“多”共存 和谐世界 道德理性 工具理性 
孟子性善论所涵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问题被引量:8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27-31,共5页郭齐勇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肯定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或他物的特殊性,这就是道德性。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良心本心、仁义礼智是天赋予人的本性,"天"是人的善性的终极根据。仁、义、礼、智、信等,既是社会道德规范,同时又是本...
关键词:孟子 性善论 仁义 四端 道德理性 道德情感 
主体之美:新媒体传播对青少年道德理性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新闻界》2012年第9期37-41,共5页徐振祥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EEA100382)
新媒体传播极大地释放了青少年受众的主体意识。新媒体以共生互动的传播方式,为青少年进行道德感知、推理、判断、实践和反思提供了多元"拟实"场景与资源,给青少年道德理性的形成与发展以浸润式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 青少年 自由个性 道德理性 影响 
道德理性与艺术精神:唐君毅庄子美学阐释
《北方论丛》2011年第5期41-44,共4页石了英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非常重视中国艺术精神的阐发及重建。从道德文化哲学角度,他把艺术精神理解成道德精神之"用",显出浓厚的儒家本位的立场,但当他悬置"道德理性",论中国艺术"虚实相涵"之特质,"生化无穷"之"化"境,都深契于庄子哲学,...
关键词:唐君毅 道德理性 道家美学 艺术精神 
“践仁知天”与“截断众流”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67-70,116,共5页周恩荣 
在《心体与性体》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由“践仁知天”对应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尽性”的工夫...
关键词:践仁知天 截断众流 道德理性 牟宗三 康德 
“践仁知天”与“截断众流”——牟宗三对孔子“仁”与康德德性法则的比较被引量:1
《理论月刊》2007年第5期52-55,共4页周恩荣 
在《心体与性体》一书中,牟宗三认为宋、明儒的“道德理性”有三层含义,即:由“践仁知天”对应一个圣者的生命人格而一起顿时接触到的道德性之严整而纯粹的意义;由第一层含义同时“充其极”,因宇宙情怀而达致其形上意义;同时即在“践仁...
关键词:践仁知天 截断众流 道德理性 
以中西哲学会通的全球思维解决科学合理性问题被引量:1
《理论导刊》2005年第5期30-32,共3页张周志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技术网络化的世界潮流的大背景下,全球性问题、全局性问题、地区性问题等均以时代性的共时性彰显出来,特别是科技与人文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于科学合理性问题的解决,必须以中西哲学会通的全球...
关键词:科学合理性 中西会通 全球思维 科技理性 道德理性 
专制政治压力下的生命体验和心性变化——以韩愈的潮州之贬为中心被引量: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5期606-613,共8页尚永亮 
韩愈被贬潮州 ,心态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他始终没有断绝过孤寂、恐畏和苦闷 ,而且还因其依附意识而导致人格上的自我摧抑。但他也不乏自我拯救的努力 ,不乏儒家理想在现实中的自觉践履。这是人在困境中对道德人格自我完善的追求 ,是...
关键词:专制政治 韩愈 潮州 生命体验 心性 心态 道德人格 道德理性 贬谪经历 文学研究 
血亲情理与道德理性的鲜明反差──孔子与苏格拉底伦理观之比较被引量:20
《孔子研究》2001年第1期39-45,共7页刘清平 
在伦理观上,苏格拉底的道德理性精神认为只有理性知识才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知识置于情感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仅仅存在于理性知识之中,情感必须遵循和服从这种理性之“理”;孔子的血亲情理精神认为只有血缘亲情...
关键词:孔子 血亲情理 苏格拉底 道德理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