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文学

作品数:371被引量:15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武能何宁叶隽刘永强叶雨其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外国文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叶一芽 三位一体——杨武能教授访谈录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5期7-12,共6页段峰 
2005年6月,杨武能先生出版了学术论文集《三叶集》,使我们进一步目睹了杨武能先生作为一名文学翻译家、作家之外的学者风采。所谓“三叶”,指的是同属外国文学学科的德语文学、文学翻译和比较文学。在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领域里,杨武能先...
关键词:德语文学 文学翻译 比较文学 
中德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157-161,共5页莫光华 
关键词:比较文学研究 文学关系 陈铨 德语文学 《红楼梦》 歌德 德文 叔本华 哲学 悲观主义 
七、八十年代德语小说综论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2期125-128,共4页谢建文 
本世纪60年代乃多事之秋.随着柏林墙(61年8月)的建立,苏联和美国分别代表的东、西两大阵营,其政治、军事、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对立,日益公开化和深刻化.在前西德的精神文化等领域,一时沸反盈天,危机四伏.相形之下,在东德地区,作为知识分...
关键词:妇女文学 八十年代 小说 汉特克 叙事文学 知识分子 主观主义 女性作家 主体性 德语文学 
表现主义大师与浪漫主义骑士——浅论卡夫卡和黑塞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48-54,共7页冀桐 
20世纪初,德语文学出现了多种流派并存而又相互交融的局面。文学发展的复杂性不仅使作家们在美学追求上表现出多样化,同时也给后来的评论者界定和评价作家带来困难。例如,弗兰茨·卡夫卡和赫尔曼·黑塞同为本时期德语文学的重要代表,但...
关键词:卡夫卡 浪漫主义小说 黑塞 德语文学 作家 作品 德国浪漫派 创作特征 世纪初 现实世界 
开拓·创新·发展——奥地利战后文学初探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1991年第4期42-46,共5页许可 
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在我国德语文学界,奥地利文学始终未被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加以对待。德国权威性的巨著《当代德国文学史(奥地利卷)》前言的标题便是:有奥地利文学吗?问题虽然提得简单,但要完整地回答起来却非常复杂。简言之“...
关键词:文学史 战后文学 德语文学 语言实验 女作家 五十年代 小说 六十年代 写作手法 作品 
第三届德语文学讨论会在广州举行
《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第4期20-20,共1页明嘉 
由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和中山大学外语系共同组织的第三届德语文学讨论会于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出席讨论会的代表共计四十五人,他们当中既有冯至、张威廉、董问樵、姚可昆等德高望重的学者,也有一批学术...
关键词:德语文学 联邦德国 讨论会 中山大学 广州 中青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冯至 广东省 外语系 
德国文学的四个高峰和三个特点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23-27,共5页余匡复 
德国文学如果从八世纪的古高地德语文学留存至今的断简残篇算起,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在这一千二百年的发展史上,德国文学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即:口头文学——早期中世纪的宗教文学——民间史诗和宫廷史诗(骑士文学)——市民...
关键词:德国文学 发展史 人生价值 十九世纪 十七世纪 浪漫主义 文学作品 德语文学 象征主义 高峰时期 
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第二届讨论会在杭州举行
《外国文学研究》1985年第2期141-141,共1页 
5月27日至6月3日,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在杭州举行了第二届讨论会。这次大会是由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杭州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等四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参加大会的代表共63人,他们分别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新闻...
关键词:德语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中心议题 社科院 代表 讨论会 学院 布莱希特 高等院校 出版部门 
歌德学术讨论会暨德语文学研究会成立会在京召开
《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4期95-95,共1页卞知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由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单位筹办,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性的“歌德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德语文学研究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五十余人,分别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中设有德语文学教学、文学研究的单位以...
关键词:学术讨论会 外国文学研究 德语文学 北京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开幕式 歌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文学教学 高等院校 
奥地利文学与德语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第2期142-143,共2页关山 
西德出版的《法兰克福杂志》一九七九年第十期上刊登了维也纳大学讲师文德林·施密特·登格勒的一篇专论奥地利文学的文章,题目是《不变的情感》。关于奥地利文学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提法,一种是直接从语言的角度出发的,认为奥地利文学...
关键词:民族文学 德语文学 现代作家 法兰克福 语言 角度 施密特 西德文学 出发点 六十年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