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作品数:26808被引量:22784H指数:5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金王子今李学勤吴良宝程平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哲学宗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郭沫若诸子研究视野下的国别论:秦
《郭沫若学刊》2024年第4期7-17,共11页杨胜宽 
秦国从僻处西隅到在春秋、战国时代称“霸”争“雄”,最终完成结束中国历史上数百年诸侯割据征战局面的大一统事业,与其采用并坚持法家思想主张,致力于富国强兵的治国方略密不可分。郭沫若在诸子研究时期着力考察春秋中期以至战国末期...
关键词:郭沫若 诸子研究 秦国 法家思想 战国时代 
由《尸子》看战国前期法家名治派的理论特色
《社会科学动态》2024年第11期17-22,共6页郭敬东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明清徽州民间法的社会治理路径及其当代价值研究”(AHSKQ2021D199)。
针对周文疲敝问题,战国时期的法家秉承权力政治观,提出了任法、尚术、重势、正名等主张,形成了明法重势、以法治国的治道观。将尸子放在法家的学术谱系中可以发现,他的思想代表了法家名治派的理论观点:一是主张以正名核实的方式来推行法...
关键词:尸子 法家 名治派 正名 
只有天吏,才可以讨伐燕国——《孟子》新读之八
《走进孔子(中英文)》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梁涛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出土文献与古代思想十五讲”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1905。
燕王哙让国与齐宣王出兵,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大事,对孟子的事业也产生了极大影响。一宣王在出兵燕国前,曾派人私下请教孟子的意见。《孟子·公孙丑下》4.8章: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子之不得受燕于子...
关键词:战国时期 燕国 公孙丑 《孟子》 燕王哙 孟子 
探索中国古典舞中的君子人格
《舞蹈》2024年第5期68-73,共6页夏维家 
2022年度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社科一般项目“探索中国古典舞中的君子人格”(项目编号:SM202210051005)成果。
艺术由人创造并由文明滋养,不同民族的艺术有各自独特文明的烙印。中国文化和哲学滋养出的“君子人格”,富有东方韵味。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的进步并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古典哲学中的“君子人格...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君子人格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典哲学 东方韵味 水墨画 表现形式 修身养性 
作为历史“韵脚”的“战国策派”——战争、国竞与中国文明的更化
《天府新论》2024年第4期42-52,156,共12页章永乐 
抗日战争期间在后方出现的“战国策派”是20世纪中国第二波立足于“国竞”并重新评价中国古代文明的思潮,它与一战之前的第一波“国竞”思潮一样,重视春秋战国的历史经验,批判将“大一统”作为适合当下的秩序想象,批评家族制度与家族文...
关键词:大一统 国竞 战国策派 文明 文化 
对战国儒家“金声玉振”概念的本体诠释
《哲学分析》2024年第4期43-56,197,共15页刘星鼎 成中英 
“金声玉振”概念共现于《五行》与《孟子》,但学界目前对于此概念所包含的战国儒家共同的思想“本体”没有透彻的观照。如果尝试引入“本体诠释学”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检讨,将其自觉地运用于概念与概念史的诠释,有助于廓清“金...
关键词:金声玉振 本体诠释 战国儒家 圣道  
战国秦汉时期“贬屈论”的嬗变谱系与价值维度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7期157-157,共1页李伟 
战国秦汉时代,“贬屈论”成为当时士人评价屈原与楚辞的一种重要倾向,其内涵经历了质疑屈原立身处世之道到否定其人格和文学的发展嬗变,折射出由战国时代“游士”文化的多元思想逐渐过渡到两汉“大一统”观念下尊经价值确立的历史趋势...
关键词:尊经 正统文学 战国秦汉时期 儒学思想 价值维度 文化根源 多元思想 文质彬彬 
马克思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的论争研究(1937—1949)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223-229,共7页贺金林 江东屹 
1937—1949年,政治、军事激烈斗争的中国活跃着三种唯心主义哲学:陈立夫的唯生论、冯友兰的新理学及以陈铨为代表的“战国策派”。它们为国民党顽固派的独裁专制提供哲学依据,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肆无忌惮的诋毁和攻击。为了揭露这些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唯心主义 唯生论 新理学 “战国策派” 
从《左传》探究时代背景下礼法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今古文创》2024年第23期77-79,共3页胡蝶 
《春秋》以其独特的“春秋笔法”将褒贬寓于文笔之中,而《左传》更是沿着《春秋》的道路,将这一特色继续发扬。礼法作为《左传》中贯穿始终的评判标准之一,更是书中人物、国家行事的重要准则。《左传》通过简练的文笔将延续在历史长河...
关键词:《左传》 春秋战国 礼法 稳定性 变动性 
清华简《祷辞》“白马”神与“女乘马”仪式考
《古代文明(中英文)》2024年第1期59-68,157,158,共12页凌彤 
“白马”在先秦时代,不仅是神人欲求的神异之物,也是鬼神意志的传递者,在两种身份的结合下,“白马”进入祝祷、占卜的话语中,拥有了成神的信仰根基。西周以来逐渐形成祭马以佐政驱灾的传统,“白马”又有沟通不同空间、不同部族的能力,...
关键词:《祷辞》 白马 配偶神 战国祷祀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