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

作品数:942被引量:48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常轩李琳瑛马海波王天昊程郁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外国文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等待戈多》的“等待”被引量:16
《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88-92,共5页王珊珊 
本文以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的“等待”为中心,从“等待”主体、客体以及内部要素入手,从“等待与两个流浪汉”、“等待与戈多”这两个结构层面,分析“等待”深层含义,揭示出两个流浪汉和戈多如何在等待中逐渐异化;“等待”作为联系...
关键词:《等待戈多》 贝克特 “等待” 主题 诗歌 美国 文学研究 
联合起来,开辟新天地
《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1期142-143,共2页李万钧 
关键词:外国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外国文学》 外来影响 中国话剧 郭沫若 外国文学教学 易卜生 《等待戈多》 中国戏剧 
诗化·对称·荒诞——贝克特《等待戈多》戏剧语言的主要特征被引量:16
《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1期56-59,共4页舒笑梅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对于视觉和听觉密切结合的戏剧艺术而言,语言更是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手段。与传统的戏剧作家相比,爱尔兰剧作家。荒诞派戏剧艺术的主要奠基人贝克特为戏剧语言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在他的剧作中,语言...
关键词:《等待戈多》 贝克特 戏剧语言 语言形式 诗化语言 语言结构 戏剧艺术 简化句子结构 非理性化 抒情性 
荒诞变形:创造悲剧的新境界——对中外戏剧变形手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2期102-105,共4页黄一璜 
当我们把探寻的目光从法国荒诞派戏剧移向更久远、更广阔的世界戏剧舞台时,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六百多年前法国的《亚当的演出》、本世纪初的《蒂雷西亚的乳房》,还是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关汉卿的《窦娥冤》,或是中国当代话剧《车...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 中外戏剧 新境界 《车站》 《等待戈多》 莎士比亚 象征手法 悲剧 表现手法 资本主义 
荒诞派戏剧的后现代审美特征被引量:12
《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109-114,共6页严泽胜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工业化阶段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与此相应,文化领域亦发生了深刻的裂变,生发出一种被日后论者命名为“后现代主义”的比现代主义更为激进的反传统思潮。后现代...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 现代主义 哈姆雷特 后现代 现代审美 《等待戈多》 《秃头歌女》 贝克特 语言 传统戏剧 
探究人类生存的奥秘——《等待戈多》的主题浅析被引量:3
《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86-90,77,共6页李赐林 
人生是一个长久的诱惑。文明伊始,西方的学者哲人就在反复不停地探索人生。人生有无意义、人类生存及其发展的奥秘是什么的问题,则更是西方文学家为之困惑并不断抒写的母题。文艺复兴后期,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位“哲学冥想之王”——哈姆雷...
关键词:探索人生 西西弗斯 恶之花 西方文学家 哲学冥想 抒情主人公 主题 等待戈多 母题 人生痛苦 
荒诞派戏剧和中国的荒诞剧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4期122-129,共8页金嗣峰 
一、西方荒诞派戏剧西方荒诞派戏剧的荒诞概念,是对荒诞哲学的直接继承。但它对荒诞哲学的理解与表现,已起了令人注目的变化。加缪曾经说过:小说是形象的哲学。对社会问题提到哲理性高度来思考,是他创作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深受荒诞哲学...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 荒诞剧 等待戈多 尤奈斯库 荒诞性 哲理意识 五十年代 贝克特 犀牛 法西斯主义 
《等待戈多》与《车站》被引量:4
《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4期117-122,107,共7页杨蓉莉 
引言:希望与失望原来是一对哲学因子世界现代主义文学是一个向人的心灵高处发展,与现代心理学、现代哲学联姻的文学。“战后西方文学的哲学化倾向比前半世纪更加鲜明了。最突出的例子是法国荒诞派戏剧”.“由具体的社会、政治性主题转...
关键词: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 作品 高行健 象征性 表现手段 主题 法国 艺术抽象 舞台 
虚无与绝望的悲剧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1985年第3期69-75,共7页崔成德 
一塞缪尔·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家”。他出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就学于一所法国人开办的学校。他除了英文外,对法文也有浓厚的兴趣。一九二七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翌年受巴黎乌尔姆师范学院之聘到法国当...
关键词:贝克特 爱尔兰 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 詹姆斯·乔伊斯 都柏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 意识流小说 法国人 长篇小说 
西方现代派文学和梦魇被引量:2
《外国文学研究》1979年第1期32-39,共8页陈焜 
提到西方现代派文学,心里总是容易泛起梦魇的感觉。描写恶梦的作品固然阴森可怖,不描写恶梦的作品也一样纷乱如麻。后来看到西班牙画家戈雅的蚀刻:理智的睡眠产生魔怪,才觉得梦魇的印象有一些观念需要抓住,是一个应该加以捉摸的问题。
关键词:西方现代派文学 第二十二条军规 资产阶级文化 作品 等待戈多 陀斯妥耶夫斯基 作家 二十世纪 西班牙 象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