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诗学

作品数:41被引量:6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俞艳庭张剑李艳丰李梅陈红薇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艺术研究》《沧州师范学院学报》《新华文摘》《美与时代(美学)(下)》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抗战大后方诗论建构的模式与演变——以艾青、朱光潜、黄药眠为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85-93,共9页李圣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新时代中国特色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8VXK010);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助项目(No.202008110026)。
抗战大后方的诗论建构大体存在诗人、学者和革命家三条路径并交织形成各具典范性的诗学模式。这其中,艾青、朱光潜与黄药眠尤具典范意义。在欧洲现代派诗歌影响下,艾青凭诗人的经验对诗美、诗的形象、散文美及象征、联想等语言问题进行...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 诗论 感性诗学 理性诗学 政治诗学 新批评 
田汉现代歌诗中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38-150,共13页王泽龙 王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240)。
田汉现代歌诗的文体发生与发展,不仅寄寓着他从唯美诗人向革命歌者身份的歌性转向现象,还蕴含着左翼歌诗发生、转向的政治诗学问题。而该现象背后,涌动着田汉与当时声音环境体验间颇具现场感的声音政治诗学转向景观。一是田汉因其感性...
关键词:田汉 现代歌诗 歌性转向 政治修辞 文化政治 声音政治诗学 
朦胧诗:“80年代”的文化政治诗学
《新华文摘》2023年第7期163-163,共1页杨经建 
杨经建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2年第6期撰文指出,如果考虑到“朦诗”中相当一部分重要作品,如《相信未来》《回答》《祖国啊,亲爱的祖国》《一代人》《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大雁塔》等,完全可以视为政治抒情典范。
关键词:文学评论 朦胧诗 粤港澳大湾区 政治抒情 大雁塔 《相信未来》 《回答》 杨经建 
薛晋文文艺批评现象观察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年第5期15-17,共3页杨矗 
梳理晋文教授多年来的求学生涯和治学成果,以“薛晋文现象”(薛晋文文艺批评现象)来概括他的学术成长更为贴切。他的文艺批评呈现了“新研究对象”“关注热点”“为主流发声”的鲜明特征,以及“为本土立传”“自觉的流派意识”等学术追...
关键词:文艺批评 美学形态 政治诗学 
《夜莺之爱》中的神话重述与政治诗学
《山东外语教学》2021年第5期79-86,共8页陈红薇 邹带招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戏剧中的神话重述与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0AWW007)的阶段性成果。
自上个世纪后半期,神话重述风靡西方主流剧场,成为后结构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棱镜。在《夜莺之爱》中,当代英国女剧作家汀布莱克·韦滕贝克以菲洛墨拉、忒瑞斯、普洛克涅、希波吕托斯、酒神的女祭司等多个神话为起源文本,从女性主义神话...
关键词:神话再写 神话话语 女性主义神话学 政治诗学 
思想的竞争:政治哲学的身份危机及其克服被引量: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2-16,共15页任剑涛 
政治哲学既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边界非常模糊的学科。边界模糊引发了政治哲学的身份危机。这种身份危机是政治哲学从紧邻学科那里吸取资源,却又无力澄清自己与这些学科的界限所导致的。试图将政治哲学与紧邻的政治神学、政治诗学、道...
关键词:政治哲学 政治神学 政治诗学 道德哲学 身份危机 
重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学——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与文化政治诗学的批判性反思被引量:2
《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136-146,共11页李艳丰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理论批判研究”(18BZW015)的阶段性成果
詹姆逊将马克思主义置放于后现代与消费主义的历史处境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对话与耦合,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各种西方理论的"祛伪",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导向开放与多元的历史发展路径。詹姆逊的文学理论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化政治 后现代主义 文化理论 政治批评 
“气爽才丽”与“淫荡哀思”——曹操政治诗学辨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98-102,共5页余佳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曹操年谱及作品系年研究”(项目编号:2018PY39)的系列成果之一。
刘勰评价建安文学“气爽才丽”而“淫荡哀思”,主要指向曹操的乐府诗创作。究其缘由,在于汉末魏晋由传统“文用观”向所谓“文章观”转型的诗学构建,以及被“文学自觉说”掩盖的创作实践中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曹操乐府诗兼具个体性“抒...
关键词:曹操 乐府 文用观 文学自觉 政治诗学 
诗与政治——文学的自律与他律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9年第7期90-91,共2页杜咪 
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范式大体经历了三次转型,分别是从开国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文学工具论、钱中文与童庆炳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本世纪初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在新时期的发展文化政治诗学.通过这三种文艺理论范式的比较...
关键词:文艺理论 文化政治诗学 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性 
张力、道统与文化乌托邦:论沈光文的政治诗学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129-136,共8页张重岗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阶段性成果
沈光文号称台湾文化初祖,其诗文与明郑的历史紧密相关,传达出浓烈的兴亡情怀和政治忧思。在他被誉为诗史的文字中,既有抒写遗民感怀的一面,也有表达讽谏寓意的另一面。他与郑成功的承续关系,涉及文化道统的问题;在东吟社的结社行动中,...
关键词:台湾文学 沈光文 诗史 东吟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