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

作品数:183被引量:7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焦霓郭院林郑晓江杨庆中于述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石河子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魏晋风骨与性命之论——任性而不知命
《美术教育研究》2024年第9期33-35,共3页胡辰蕾 
魏晋风骨是动荡的现实下文人墨客宣泄的出口,是对传统儒学理念的反思与超越,是儒、道思想相对而又交融的产物。在历史的流变和传承中,魏晋风骨超越了诗学范畴,体现了宏观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形成了一种意涵丰富的文化气质。该文以魏...
关键词:魏晋风骨 文化气质 美学思想 教育启发 
贫乐庵记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4年第1期30-30,共1页耶律楚材 
三休道人税居^(2)于燕城^(3)之市,榜其庵曰贫乐。有湛然居士访而问之曰:“先生之乐,可得闻欤?”曰:“布衣粝^(4)食,任天之真。或鼓琴以自娱,或观书以自适,咏圣人之道,归夫子之门。于是息交游,绝宾客,万虑泯绝,无毫发点醫^(5)于胸中。其...
关键词:圣人之道 乐天知命 湛然居士 贫乐 交游 自适 休道人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当代青年》2023年第19期21-21,共1页马未都 
中秋节这一天,我在我的微博后台看到一个孩子给我写的信。信是用手写的,满满当当四页稿纸,以图片的形式发过来。信上的钢笔字很清秀,很规矩。我年轻的时候是职业编辑,对手写的文字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引起了我对这封信的注意...
关键词:亲近感 微博 家庭氛围 中秋节 钢笔字 
悼亡的极境
《书屋》2023年第4期13-16,共4页秦燕春 
当代“海外新儒家”唐君毅先生的母亲陈卓仙,不仅是位诗人,而且写的是风格殊异的理学诗,身后有《思复堂遗诗》传世。近世的佛学巨擘欧阳竟无曾以“蜀奇女子”属陈女士,称赞其诗“悲天悯人而不碍其乐天知命”。“能诗”之外,对其德行评...
关键词:悲天悯人 遗诗 理学诗 欧阳竟无 悼亡 乐天知命 海外新儒家 唐君毅 
蕉窗听雨
《师道(人文)》2023年第2期58-58,共1页(明)谢肇淛 (南宋)罗大经 (明)刘元卿 (明)李贽 (明)袁宏道 (明)屠隆 
凄风苦雨之夜,拥寒灯读书,时闻纸窗外芭蕉淅沥作声,亦殊有致。——[明]谢肇淛《五杂俎》王景文云:“有心于避祸,不若无心于任运。”斯言固达矣,然必自反无愧,自尽无憾,乃可安之于命。伊川曰:“人之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须泰...
关键词:谢肇淛 救亡者 王景文 知命 不可奈何 
巴厘岛 天堂如此
《环球银幕》2023年第1期150-153,共4页鹅鹅侠 
玫瑰色的落日,金黄的沙滩,湛蓝的天空,碧波荡漾的海水……巴厘岛风光旖旅梦幻,信仰印度教的当地人也乐天知命、民风淳朴,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天堂之岛”。电影《天堂门票》便是因故事背景发生在巴厘岛而得名。这里温热潮湿,火山带横贯东...
关键词:民风淳朴 火山带 乐天知命 巴厘岛 印度教 滨海地区 故事背景 天堂 
上田秋成的《故乡》与中国文学——知命保身思想的渊源及安分意识
《日本学研究》2022年第2期135-152,共18页岳远坤 
本文以上田秋成晚年的赠序体散文《故乡》为研究对象,以“知命保身”为关键词,通过与原典《送李愿归盘谷序》的比较,结合上田秋成的阅读视野中的《古文真宝后集》与韩愈谪居时的其他散文,同时参照苏轼的诗文、扬雄的《反离骚》以及朱熹...
关键词:上田秋成 知命保身 安分意识 阳明学左派 《反离骚》 
砥砺前行十年路 团结发展谱新篇
《中国天主教》2022年第5期8-9,共2页沈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中共十八大召开至今已近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
关键词:工作岗位 天主教 知命 中共十八大 岁月不居 脱贫攻坚战 十年 谱新篇 
安贫知命室读书记
《台港文学选刊》2022年第4期184-185,187-197,共13页谢泳 
“碑铭”与“原稿”略异《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文字,较陈寅恪原稿略异。检《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蒋天枢)《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卞僧慧)并比对上海古籍和三联版《金明馆丛稿二编》原文,均未涉及,略述如下:陈寅恪原稿名为《...
关键词:王观堂 年谱长编 读书治学 陈寅恪 蒋天枢 读书记 安贫知命 王先生 
正命與復命--再論德性倫理學上的儒道會通
《道家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373-394,共22页鄭澤綿 
本文從德性統一性unity of virtue(s)的視角,探索儒家與道家倫理思想之會通。此研究進路以德性爲中心,而不以倫理規則爲中心;以德性之整全性的思想模型爲中心,而不拘泥於具體德目的比照。在《老子》中,德目之間存在着動態轉化的關係,如...
关键词:正命 《老子》 知命 思想模型 慈故能勇 德性 整全性 德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