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立宪

作品数:14被引量:2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郑琼现夏新华杨志民聂资鲁陈晓枫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求索》《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政法论坛》《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立宪史上的“宪法-富强”观再探讨被引量:1
《交大法学》2018年第1期110-127,共18页金欣 
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的支持(项目批准号:15XNLG06)
19世纪末,中国知识人在探求中国富强之道的过程中,注意到宪法和立宪政治对国家实现富强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宪法-富强"观延绵一个多世纪。中国立宪史上的"宪法-富强"观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富强为体,宪政为用",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关键词:“宪法-富强”观 宪法 富强 中国立宪 
“宏大叙事”范式下的近代中国立宪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89-93,共5页杨志民 
导致近代中国宪政运动走向失败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对泊来宪政实施了重构。"宏大叙事"的文化范式乃是这种文化传统的表现之一。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始终追求集权的政治力量,而非分权。宪法沦为了推进集权的工具,而不能...
关键词:宏大叙事 微观论证 直观 理性 
论日本明治宪法对近代中国立宪影响的有限性被引量:1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68-71,共4页莫纪宏 
近代中国的立宪受到了日本明治宪法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仅限于1908年清政府出台的《钦定宪法大纲》。而《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予以公布,第一部真正予以公布的宪法性文件是1911年的《重大信条十九条》,但是,该"信条"已经转向采用英国式的...
关键词:明治宪法 中国宪法 君主立宪 三权宪法 五权宪法 
传统宗法文化与近代中国立宪被引量:1
《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155-160,共6页杨志民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强调宗法伦理,属于宗法文化。因此在宗法文化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只能是宗法秩序。这与西方的宪政文化与宪法秩序具有质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导致西方宪法在近代传入我国后被重构,从而致使近代中国的宪...
关键词:宪法文化 宗法秩序 近代中国 宪法 宪政 
论1954年宪法的时代特征——纪念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被引量:1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137-142,共6页许元宪 朴飞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它上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下启1982年宪法。这部宪法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它是毛泽东宪法思想影响下的宪法,过渡时期的宪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键词:1954年宪法 过渡时期 宪法特点 中国立宪 
借鉴与移植:美国宪政文化对近代中国立宪的影响被引量:2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61-65,79,共6页夏新华 谭钟毓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外国宪政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编号:08JD08)阶段性成果
近世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视西方的政治体制为"良法美意",借鉴与移植外国宪政文化成为了一股潮流。传教士的译介、驻外使节与留学生的宣传、清末官员出洋宪政考察让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感知并接受了诸如总统制、联邦制和分权制衡原则等一系...
关键词:美国 宪政文化 近代中国 立宪运动 五权宪法 
《邻草》对近代中国立宪思想发展的借鉴意义被引量:2
《东疆学刊》2010年第1期18-23,共6页刘岳兵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及其行动选择研究"(项目批准号:06JZD0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加藤弘之的《邻草》批判了当时清政府的政治腐败,主张实行立宪政体是其唯一的出路。作者以中国的失败为"殷鉴",促使幕府进行政治改革,接受立宪政体。考察《邻草》的中国认识、立宪思想以及中国同时代立宪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对儒学在...
关键词:加藤弘之 《邻草》 中国认识 立宪思想 
倾心革命 倡言共和——评雷铁崖《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之根据》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年第2期100-101,共2页周术槐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家雷铁崖的《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之根据》一文,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倾心革命、倡言共和的思想主张。作者坚信当时中国不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应走民主共和道路。这一主张符合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
关键词:君主立宪 革命共和 民主革命 
杨度眼中的中国立宪——以《君宪救国论》为分析范本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10-15,5,共7页邹奕 
《君宪救国论》一文集中反映了杨度关于中国立宪的理论构建:以君主立宪的政体来实现富国强国的宏愿;以世袭罔替的君主来消弭军事纷争的危机;以正当诚实的立宪来矫正清末民初的弊端。杨度的立宪观既存在合理性,也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杨...
关键词:杨度 中国立宪 《君宪救国论》 
民初法国宪政文化对中国立宪的影响被引量:1
《求索》2008年第5期200-203,共4页夏新华 
法国是欧洲大陆第一个系统地形成宪政文化的国家,其宪政体制产生了世界性的示范效应。法国宪政文化在中国移植的命运跌宕起伏:由清政府极力抗拒到民国新政权的致力效仿,即所谓"辛亥以后之共和运动,开口必曰法国如何,美国如何"。法国宪...
关键词:民初 法国 中国 完政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