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

作品数:1429被引量:2465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邓正来李芒高丙中邹志仁杨光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艺理论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如何对待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
《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第3期85-85,共1页
徐友渔在《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1期)一文中指出:《走向后现代主义》一书的编者佛克马在该书的中译本序中说,后现代主义与发达地区的现实状况密不可分,而在那些尚在为温饱而奋斗的国度,它是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化 如何对待 后现代思潮 佛克马 当代中国文化 现代化转型 世界一体化 研究和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 现实状况 
意象与中国文化被引量:5
《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6期31-31,共1页
汪裕雄在《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5期发表长篇论文《意象与中国文化》。本文将意象纳入中国文化“言象互动”的符号系统,对其结构、功能作了历史考察。作者认为:意象功能借助老学和易学实现的哲学超越,使直观感悟的思维方式在中国文化中...
关键词:中国文化 意象 历史考察 哲学超越 中西文化比较 中国社会科学 语言功能 符号系统 思维方式 直观感悟 
宋诗的复雅崇格倾向
《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5期70-70,共1页
秦寰明在《宋诗的复雅崇格倾向》(《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4期)一文中论述了如下的一些内容:宋代诗歌创作中存在着复雅崇格的倾向。宋代复雅与前代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复雅 诗歌创作 宋诗 不同之处 中国社会科学 倾向 宋代 论述 内容 存在 
中国书画的通融性及其美学性格
《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6期95-95,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4期发表周旻的长篇论文《中国书画的通融性及其美学性格》,论文考察了中国古代绘画和书法之间的通融关系,着重分析了书法艺术在方法和精神上对绘画艺术的影响。文章认为,中国书法和绘画由于基本工具的相同,导致...
关键词:中国书画 书法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 基本工具 美学风格 中国社会科学 绘画艺术 性格 中国文人画 评价标准 
对“创造社”的历史评估
《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4期86-86,共1页
黄侯兴在《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3期发表了长篇论文《论创造社作家的文化心态》。“创造社”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文坛上一个重要社团,主要成员有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本文对创造社作家的文化心态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 创造社作家 文化心态 郁达夫 郭沫若 成仿吾 时代背景 个性解放 评估 自我扬弃 
关于神话思维
《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3期52-52,共1页
王钟陵在《神话思维的历史上限、坐标及走向》(《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1期)一文中指出: 本文对神话思维的历史上限、坐标及走向进行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关于马克思认为神话产生于人类童年时代的提法应予终止。
关键词:神话思维 社会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 人类童年 历史上 马克思 坐标系 神话学 走向 抽象能力 
文论信息
《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5期97-99,共3页
中国山水诗的渊源赵昌平在《中国社会科学》90年4期发表了长篇论文《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本文通过对谢灵运诗的溯源辨体,就中国山水诗的渊源问题作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从中国诗歌中山水成分的发展和谢氏创作历程来看,山水诗出于玄...
关键词:山水诗 谢灵运诗 玄言诗 创作历程 中国诗歌 行旅诗 中国社会科学 诗歌内涵 渊源 语言 
如何认识“自我价值”?
《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4期97-97,共1页
张岱年在《论价值的层次》(《中国社会科学》90年3期)一文中指出:近年来有些论者提出对于“自我价值”的说明是:自我价值即主体行为对于主体自身需要的满足。这也就是说,自我价值即自己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但是,如果自己满足了自己的需...
关键词:自我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 主体行为 张岱年 最高价值 认识 层次 自我牺牲 论者 满足 
中国古典直觉思维的内涵与特征
《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3期26-26,共1页
马文峰、单少杰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2期发表长篇论文《中国古典直觉思维概论》,内容概要如下:对中国古典直觉思维应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察。在形式上,中国古典直觉思维表现为一种直接性思维,即思维主体对于对象的直接把握。...
关键词:直觉思维 内涵与特征 古典 思维主体 整体性思维 中国社会科学 内容概要 直接性 逻辑性 语言性 
五四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第4期97-97,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3期,以颇大篇幅发表新运动,其实质是追求中西结合,创造中国新文化,而不是“一意西化”或“全盘性反传统,。本文从“五四”
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西结合 中国社会科学 反传统 独立贡献 精神文化 西化 维新运动 中国传统文学 中国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