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恶

作品数:690被引量:621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冯兵施维万绍和李玉花朱锋华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道德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悲哀”的善与“过度”的恶——影片《消失的她》的伦理性反思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5年第2期149-152,共4页许晋通 袁智忠 
“善”与“恶”作为伦理学中最基本的道德范畴,作用于人以及个体行为的道德评价。电影《消失的她》作为一部以揭露人性为标榜的悬疑作品,裹挟了复杂的伦理场与善恶观。不难发现,它在叙事上通过“悲哀的善”而表达了“过度的恶”,徘徊于...
关键词:消失的她 夫妻伦理 个体道德 人性恶 诗性正义 
祖父之死与鲁迅对中医的批判
《绍兴鲁迅研究》2021年第1期120-135,共16页李城希 
鲁迅以小说艺术、文化反思、生活回忆三种不同方式对中医展开的严厉批判引起了持续广泛的关注和讨论[1],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到人们对鲁迅批判中医的原因及其合理性提出质疑。据周建人回忆,何廉臣1904年替初病的祖父首诊即下惊人的死亡结...
关键词:人性恶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何廉臣 周建人 文化反思 中医 鲁迅 回忆 
荀子伦理学的理论特色——从“国家理由”的视角说起被引量:11
《文史哲》2020年第5期144-155,168,共13页东方朔 
在先秦儒家中,荀子第一次明确地为政治国家的存在提出了逻辑清晰的辩护,而将“礼义”赋予“国家理由”的形式,使其获得“权力”与“道德”的双重身份,则构成了我们理解荀子伦理学之理论特色的不二途径。在荀子,国家是以“圣王”和“礼...
关键词:荀子 礼义 “国家理由” 权力 道德 人性恶 
从道德教化的维度对孟荀人性论的再考察被引量:1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39-44,共6页闫咏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土文献视野下战国儒学的传播与流变研究"(17BZX052)
先秦儒家思想中,有孟子人性善与荀子人性恶的立论。二者表面针锋相对,实则殊途同归。孟荀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何为人性,进而得出了人性是善是恶的价值判断。立论不同,伦理思想的论证方式与向善的途径则不同,但二者皆依其对人性的判定...
关键词:道德教化 孟子 荀子 人性善 人性恶 
也谈《白夜行》中的人性“恶”
《丝路视野》2017年第35期90-90,共1页郑春玉 
东野圭吾所创作的众多推理小说作品中,人气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类作品是以社会问题和人性为主题的社会派推理小说,而《白夜行》是其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文章从伦理、道德、金钱三个方面探讨了《白夜行》中的人性“恶”.
关键词:人性 伦理 道德 金钱 
有些语言是有“毒”的
《南风窗》2016年第12期10-10,共1页石勇 
有些网络语言够时尚,够好玩,也够狠。但它可能是有毒的。一切都玄机重重。我们就拎"颜值"这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来分析—它在现在没有过时,好像还找不到一个新鲜的来代替它。所谓的"颜值高"、"颜值低",转换成传统的说法,无非就是...
关键词:有毒的 人性恶 奥威尔 去问 人性善 先天后天 范畴错误 法兰克福学派 道德评价 审美对象 
“人性恶”是法律、法治的人性基础吗?被引量:13
《河北法学》2014年第3期2-13,共12页严存生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项目<法律的人性基础研究>(07SFB1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些年来,在法律、法治的人性基础的研究中,有一种"性恶论"颇有市场,并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值得关注。经初步研究,这种观点立论的论据主要有三,即西方关于人性恶、权力腐败和法律的人性逻辑起点——"自私"的论述。我们逐一查阅和剖析了这...
关键词:法的人性基础 人性"善恶" 法理 "道德性" 法治 
中国法治的现实困境和发展出路
《新华月报》2013年第18期36-39,共4页常纪文 
中国法治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社会道德滑坡,危及法治建设的基础。法治虽然以“人性恶”为运行基础,但是提倡和追求的是“人性善”。在法治社会里,“人性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人性善”会因为社会的肯定评价和鼓励机制的实施而...
关键词:中国法治 发展出路 困境 “人性恶” 法治社会 法治发展 道德滑坡 法治建设 
“越位”电视剧的道德底线在哪?
《精神文明导刊》2009年第2期63-63,共1页
2008年12月2日《文汇报》刊登邵岭的文章,指出,屡屡突破道德底线,竟然成为国内当代生活类电视剧留给人们的最深刻印象,在当下的许多电视剧中,道德底线似乎消失了。弱肉强食、巧取豪夺和阴谋诡计充斥荧屏,早恋、报复、一夜情和不...
关键词:道德底线 电视剧 越位 《文汇报》 一夜情 偶像剧 人性恶 生活 
道德感与纯正的文学趣味——高君小说读后
《作家》2008年第19期67-70,共4页洪治纲 
高君是一位非常值得关注的小说家。虽然他的创作历程不是很长,作品不是很多,质量有时也显得参差不齐,但是,他有一种非常纯正的文学趣味——良好的道德感,饱含艺术质感的生活场景,以及对人物之间微妙关系的控制,都使他的作品在不急不缓...
关键词:文学趣味 道德感 小说家 人性恶 文学创作 作品 道德律令 道德关怀 作家 生活场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