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结构

作品数:69被引量:18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邹华胡国栋李友谊高良谋刘士林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武汉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意象与意境:美学理论的建构与辨析
《中国文学批评》2024年第4期76-85,188,共11页杨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戴震思想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20CZX062)阶段性成果。
作为中国美学的两个核心范畴,意象与意境的内涵及关系仍较为模糊。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在中国古代美学语境中,意象与意境都被赋予了超越认识论主客二分的意义,具有相近的理论内涵;在中国现代美学语境中,意象与意境又都被视为本土美学话...
关键词:中国现代美学 本土话语 人性结构 认识论 存在论 
一个人性的分析结构
《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8期37-45,176,177,共11页何怀宏 
要研究人性,可以考虑提出一个对人性的分析结构,这个结构大略划分出人性的主要因素,并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乃至呈现一个总体样貌。但它也是一个形式的结构,或者说对各种实质性的解释和观点开放。研究人性的途径和方法可以考虑以事实...
关键词:人性结构 分析方法 欲情知 
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人性审思与重构之向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24年第5期17-17,共1页梅雄杰 
一、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一)人性假设理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首先,人性动机作为行动力的底层逻辑而存在。其次,人性中各种偏好的选择都有相应目的的,由此说明人的需求并非一成不变,新需求在不...
关键词: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评价 高校教师 人性假设理论 人性需求 人性结构 :高校 人的需求 
中国现代美学发生的内在线索与本土话语被引量:4
《江汉论坛》2022年第7期60-66,共7页杨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戴震思想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20CZX062)
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往往被学界归结为受西方美学思想及学科体系影响的结果。这虽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但却忽略了中国美学思想层面的转型诉求。事实上,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应包含学科和思想两个层面:中国现代美学的学科体系是在引...
关键词:中国现代美学 本土话语 人性结构 认识论 存在论 
基于扎根理论的人性结构完善研究被引量:1
《未来与发展》2020年第6期99-104,共6页齐善鸿 乔永胜 乔日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企业家的道德信仰对企业综合价值收益影响的实证研究”(71472093)阶段性成果。
管理学是一个以人为主轴的事业。提炼本土优秀企业家的管理思想离不开对人性的探究。现有"人性假设理论丛林"未能反映人性结构的全貌,也未对其构念进行操作化研究。为此采用扎根理论的程序与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文本比对、编码分析,开发...
关键词:人性结构 经营哲学 扎根理论 无为而治 
冰山的浮现与自溃——以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库布里克的电影特点被引量:2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年第6期154-155,共2页贾元子 
20世纪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凭借其电影作品迥异不同的叙事风格和发人深省的哲学内涵,傲居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列,他开创性的电影风格成为了日后无数电影工作者学习和模仿的标杆和旗帜。虽然库布里克导演以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各...
关键词:人性结构 个人意识 集体意识 宿命论 超现实主义 
基于“人性结构”理论的AI助教系统模型研究被引量:21
《电化教育研究》2019年第11期12-20,共9页杨彦军 罗吴淑婷 童慧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大学生手机媒体依赖的形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JY47);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高校创客教育实施途径及保障措施建构研究”(项目编号:JXJG-15-1-58)
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流教育形态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的,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为其提供精准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教师在知识掌握、认知能力、情绪管理、生理素质等诸方面的“缺陷”日渐暴露,斯蒂格勒的“人性结构”理论启示...
关键词:人工智能 教师“缺陷” AI助教系统 人性结构 大规模个性化教育 
人性的结构与目的论善性——荀子人性论再论被引量:1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18-127,共10页李景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14ZDB003)
后儒对荀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性恶论'。荀子论人性的结构,强调人的实存活动及其情欲要求必受制于心知及其抉择之支配,据'心之所可'以规定其实现的途径与行为的原则,由之而获得其正面(善)或负面(非善或恶)的道德价值和意义,而非直接...
关键词:性恶 实质之恶 人性内容 人性结构 目的论善性 理论自洽 
教师与人工智能技术关系的新释——基于技术现象学“人性结构”的视角被引量:54
《电化教育研究》2019年第5期12-17,共6页杨绪辉 沈书生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知识建构视野下创客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8YJC880106);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程视角下的创客教育探究"(项目编号:2018SJA1607)
人工智能技术的再一次兴起,为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教育工作者亟须一种崭新的视角和特定的语言促使教师深入理解自身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系。首先,研究借用技术现象学"人性结构"的相关理论,解读了信息化时代教师存...
关键词:教师 人工智能技术 人性结构 技术哲学 
人性的生成结构与评价方法建构——关于人性善恶的象限分布模型被引量:2
《江汉论坛》2018年第6期62-67,共6页王忠武 
人性问题错综复杂,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认识和价值判断,需要探悉人性的生成结构和评价特点,在搞清人性本身真相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评价原则和方法。人性具有自然、精神、社会三层面的存在形式。人性价值包括人性自我价值和人性外在价值,人...
关键词:人性结构 人性价值 人性评价 人性善恶 象限分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