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观

作品数:122被引量:639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鲁洁王世涛孙熙国王坤庆张先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先秦时期人学观:本原、流变与新诠——以《尚书》文本为观照中心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4年第4期49-60,197,198,共14页张昕如 
中国先秦时期的人学观是中国传统人学观的根基和源泉,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尚书》是现存影见先秦时期人学观最早的传世文献。今文《尚书》中包含了先秦时期人学观的本原意蕴。横向比对发现,天与人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地(祖宗)对人则有...
关键词:《尚书》 先秦时期人学观 本原 流变 新诠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哲学基石
《哲学进展》2024年第11期3079-3086,共8页马克布扎·阿塞提 
本论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核心概念——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并强调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详细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和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著作,我们将揭示人学观如何成为实践和社会变革的哲学基石。本文将从以...
关键词:人学观 实践 社会变革 
试论马克思人学观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1
《中国军转民》2024年第4期93-95,共3页王梦雅 
人的问题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马克思站在唯物历史的立场上,从人的本质、发展、需要和价值四个方面阐述他的人学观点,为人学的研究指明了科学的方向。马克思人学观对于在社会发展中解决人的问题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其为贯彻落实“以人民...
关键词:马克思 人学观 当代价值 
后人类时代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人学观面向被引量:1
《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10期136-145,180,共11页詹玲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中国科幻小说技术诗学问题研究”(2022JDKTYB32)。
与科技天然血脉相连的科幻小说,在回应后人类时代提出的新人学及其价值观问题上,不仅承担着展望未来的预演使命,还肩负了回应现实的时代重任。当前,多数科幻小说仍坚持强调人之为人的特质,由于算法技术的突进,迫使作家强调具身性,从情...
关键词:后人类 科幻 人学 具身性 赛博 认知 
“人学”思潮演进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从“越文化”视阈的透视
《天津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100-108,共9页王嘉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越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项目号:17AZW01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人学”思潮的累积、递变与转换是一个重要审视点。越文化的启蒙思潮甚炽,与此相关联的是人本主义思潮的高涨,遂有越地经久不息的“人学”理论积淀。中国新文学以“人的文学”为导向,促成了文学新变,这个格局由越...
关键词:越文化 “人学”思潮 文学转型 “人学”观新变 
试析马克思人学观及其当代价值
《品位·经典》2022年第14期16-18,共3页宋欣哲 
渤海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课题(07006-47-51):“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对人的研究贯穿于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马克思从人的本质、现实的人、人的解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四个方面阐释他的人学观念,构建了科学的人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人学观历久弥新,不断与时俱进,对中国的社会建设仍具有重...
关键词:马克思 人学观 当代价值 
80年代新编历史剧类型及其人学观
《四川戏剧》2022年第6期69-73,共5页张洪霞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ZD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按照对人物表现的方向和开掘的深度,80年代的新编历史剧可以分为传统史剧、启蒙史剧、荒诞史剧,此三类在创作中由于人学观差异而呈现了不同风貌。本文梳理了“人学观”作为创作观念在戏曲史的演变,并以80年代新编历史剧为研究对象,观察...
关键词:人学观 80年代 新编历史剧 传统史剧 启蒙史剧 荒诞史剧 
普遍性与具体心:论董仲舒的人学观
《齐鲁学刊》2022年第2期35-45,共11页沈顺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传统儒家心灵哲学研究”(20FZXA005)。
心、性概念皆是董仲舒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董仲舒的人性论分为广义人性论和狭义人性论:狭义人性论认为只有中民之性才是性,它是对人的普遍本质的理解;广义人性论认为情也是性。这样,从广义人性论来看,人性是善恶混杂的、未成的气质之物...
关键词:董仲舒   教化 
基于萨特人学观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提升研究
《世纪之星—交流版》2022年第2期160-162,共3页张晓伟 
萨特人学观中蕴含的思想,例如自由、存在先于本质等,都体现出萨特对“人”以及对自我反思的重视。生命意义感则是每个个体对自身存在和自身重要性的认知。两者都关注“自我”,由此可看出,强化大学生对萨特人学观的认知,将有利于大学生...
关键词:萨特 人学观 大学生 生命意义感 
马克思人学观与生命观异同辨析被引量:7
《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5期39-44,共6页张懿 孙熙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藏》早期文献(1871-1921)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项目编号:19ZDA006)阶段成果。
人学观与生命观作为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都研究人的存在、本质、需要、发展、价值等关键论题,但两者是不能等同的范畴,具体体现在兴起背景上,"人本性"与"非理性"的不同侧重;思想视域上,"学科性"与"观点性"的性质比较;...
关键词:马克思 人学观 生命观 异同 辨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