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鸿隽

作品数:189被引量:17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张剑李醒民朱华谢长法朱嘉春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递科学真知,改良国民精神——任鸿隽于《科学》月刊的译事活动考察
《外语与翻译》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蔡佳宏 屠国元 
任鸿隽是中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20世纪前半叶“开创科学传播新时代的旗手”。本文聚焦任鸿隽参与《科学》月刊的译事活动,分析发现,他在译材选择方面注重传播的时效性与内容的可接受性;在译文呈现方面通过节略原文、补充信...
关键词:任鸿隽 科学翻译 《科学》 知识传播 国民精神改良 
商务印书馆的那些传奇编辑们
《纵横》2024年第9期50-52,共3页苏智良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江西路德昌里末弄3号发。在近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商务印书馆是现代出版的发源地和企业母体,尤其它的编辑群体,是集聚近代中国的、群星璀璨的新型文化人群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文化大家、学术大师级别的...
关键词:现代出版 蒋梦麟 大学校长 蒋维乔 任鸿隽 编辑群体 商务印书馆 郭秉文 
浅论上海科普发展史:1919—1948
《科技视界》2023年第28期23-27,共5页乔志远 
除了西方文明的侵入与有识之士的自发学习,在20世纪初期,还有一股新兴势力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科普事业发展的主心骨,主要以学成归来的海外留学生群体构成的科技社团。其大多以上海为主阵地,与原有的本土科技团体深度合作,用科学破除愚昧...
关键词:科技社团 深度合作 海外留学生 中国科学社 科普事业 积贫积弱 科学普及 任鸿隽 
20世纪30年代科学发展的路径与困境——以顾毓琇、任鸿隽为中心的考察
《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10期275-280,共6页张功远 
顾毓琇和任鸿隽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不同的科学发展路径。顾毓琇认为应以国家为本位,重视科学应用,倡导社会的共同努力,主张以较为经济的方式在短期内使科学发挥救国的功效;任鸿隽则提出要以科学为本位,重视科学研究,尊重科学发展的规...
关键词:顾毓琇 任鸿隽 科学 科学化 科学救国 
中国科普创作的百年时间线
《新华文摘》2023年第20期118-122,共5页卞毓麟 
百余年来,纵观中国科技传播和科普创作的历史进程,我以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科技传播起步、向科学进军、科学的春天、再度欣欣向荣、强国之策和双翼齐飞。科技传播起步今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杂志,已有108年的...
关键词: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普创作 科技传播 《科学》杂志 美国留学 杨杏佛 任鸿隽 历史进程 
普及科学知识,更需培育科学精神
《河北教育(德育版)》2023年第6期17-18,共2页左右 
“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各地各校都在积极探索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有效路径。然而,不少学校的科学教育主要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却忽视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教育养成,而科学精神的培育,才是科学教育的灵魂。什...
关键词:中国科学社 科学知识 任鸿隽 著名地理学家 科学思维 精神论 有效路径 竺可桢 
任鸿隽与陈衡哲:愿作屏山将尔护
《金秋》2023年第10期4-6,共3页小艾 
1961年11月,教育家任鸿隽突发脑血栓去世,妻子陈衡哲悲痛无比。不顾几近失明的眼疾,停笔多年的她,摸着纸写了数首哀词。“何事最难忘?知己无双。”失去了懂她爱她的伴侣,从此,一代才女过起了隐居生活。思念蔓延,回忆里,丈夫的身影,依旧...
关键词:陈衡哲 隐居生活 任鸿隽 脑血栓 
陈衡哲与任鸿隽:何事最难忘?知己无双
《恋爱·婚姻·家庭(下半月)》2023年第5期14-16,共3页潘彩霞 
1961年11月,教育家任鸿隽突发脑血栓去世,妻子陈衡哲悲痛无比.不顾多年眼疾,停笔多年的她,摸着纸写了数首哀词."何事最难忘?知己无双."失去了懂她爱她的伴侣,从此,一代才女过起了隐居生活.思念蔓延,回忆里,丈夫的身影,依旧那样清晰.
关键词:陈衡哲 隐居生活 任鸿隽 知己 脑血栓 
唯独沉默了爱情
《莫愁(时代人物)》2023年第4期52-53,共2页刘维荣 
陈衡哲1890年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1911年,在蔡元培等人创办的上海爱国女校读书的她,因违抗父亲包办婚姻陷入窘境。所幸,她于1914年考取了清华学堂留美学生资格。在美国,她结识了胡适、任鸿隽、杨杏佛、梅光迪、朱经农...
关键词:爱国女校 哥伦比亚大学 留美学生 包办婚姻 哲学博士学位 陈衡哲 任鸿隽 独身主义 
新文化运动中科学的界说和范畴——以《新青年》为中心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25-31,51,共8页蔡培琳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中传播科学的中坚力量。在传播过程中,《新青年》多位作者对科学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说,他们将科学分为了广狭二义,这体现了他们对科学范围应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认识。人文学科的学者倾向于通过对科学...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科学 陈独秀 任鸿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