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损益律

作品数:127被引量:37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其翔陈应时陆志华洛秦戴振铎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音乐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等数学》《中国音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海口经济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琴律学基石“三分损益律”与“旋宫理论”
《海外文摘》2024年第18期0010-0012,共3页蓝文彤 
古琴是传统拨弦乐器,距今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古琴爱好者,想学好古琴就需要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律学理论是历代乐家智慧的结晶,是打开传统音乐文化核心内容的金钥匙,更是古琴音乐学习实...
“隔八相生”的历史演变
《音乐研究》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陈克秀 
与“三分损益”相连缀的“隔八相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乐律学用语,意为以谐音列的三倍音为基础生律,每生律一次,从始发律到所生之律排序为八律。就其历史演变来看,首先有《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的“下八而生者,三而为二;上六而生者,...
关键词:下八而生 上六而生 八八为伍 隔八相生 三分损益律 五度相生律 
五度相生律、毕达哥拉斯律与三分损益律命名考
《黄河之声》2022年第21期68-71,共4页巫伟鑫 
研究律学避不开笔者标题中的三个名字,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论述,对于三种律制的命名及界定存在许多模糊和歧义。本文主要对五度相生律、毕达哥拉斯律以及三分损益律三种律制命名进行考证。
关键词:五度相生律 毕达哥拉斯律 三分损益律 
中国的乐律学发展沿革钩沉
《艺术评鉴》2018年第5期33-34,共2页刘硕 
中国乐律学的历史由来已久,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十二律名、汉代的《淮南子》、唐代的燕乐二十八调、宋代的十八律至明代朱载堉的"新法密律",到近现代乐律研究的论文与专著。中国的乐律理论从最初的诸子百家的学说观点,到后来的个人乐律学...
关键词:中国乐律学 古琴律制 纯律 三分损益律 十二平均律 
比较学视域下的三分损益律与五度相生律研究被引量:1
《黄河之声》2017年第23期102-103,共2页李平平 
三分损益律和五度相生律作为中国和西方的"乐律之祖",既有相同也有相异的地方。本文拟采用比较学方法,对其生律法、名称、内涵等方面做一些考析。
关键词:比教学 三分损益律 五度相生律 
匀孔笛不应被忽视(上)
《乐器》2017年第6期31-33,共3页陈正生 
故匀孔笛,顾名思义就是六个音孔之间的间距相等。匀孔笛自汉代起至建国初期,传承了两千年。期间亦有两次被否定,一是西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苟勖制定笛律,欲推行三分损益律的泰始笛;二是初唐吕才制作十二支与律(三分损益律)...
关键词: 三分损益律 音乐 
吕才“尺八”研究被引量:3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7年第2期65-72,共8页陈正生 
荀勖制定笛律,引起后世众多关注,吕才制作尺八,后世无人研究,究其原因,荀勖"笛律"《宋书》《晋书》记载甚详,而吕才所设计的"尺八",新旧《唐书》的记载寥寥数语,无法得其要领。对尺八缺少研究,是因为文献无记载而无法研究,并不意味对尺...
关键词:荀勖 笛律 吕才 尺八 三分损益律 
论《律吕正义后编》中的琵琶、二弦音律被引量:1
《中国音乐学》2017年第2期75-83,共9页吴浩琼 
从两汉到明代,对于有品弹弦乐器而言,始终没有出现过类似对琴的弦长、徽位音、按音等具体尺度的记载,直至清代乾隆御制《律吕正义后编》,才有了对琵琶、二弦等有品弹弦乐器的全弦长以及各品柱弦长的详细记载。这对于有品弹弦乐器的音律...
关键词:琵琶 二弦 三分损益律 五度相生律 弦律 
朱载堉的“仲吕生黄钟正律”之论与现代验证方法
《戏剧之家》2016年第22期62-65,共4页范煜梅 常人葆 
本文通过西汉至今历时两千来年讨论不休的三分损益律"仲吕不能复生黄钟正律"乐律著述链对照明朝朱载堉明确提出"仲吕复生黄钟正律"观点,用现代数理推算方法与测音结果印证朱载堉观点符合古琴弦上的琴律特点,同时以古琴弦上散音泛音组成...
关键词:朱载堉 三分损益律 散音 泛音 自然律 
当音乐拥抱数学(上)
《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4期66-69,共4页王江山 朱宇彤 王朝靖 
你可能曾为巴赫钢琴曲的壮丽而震撼,为肖邦圆舞曲的清新优雅而沉醉,为柴可夫斯基乐章的悲壮与深情而感叹,也会为贝多芬交响乐的激情澎湃而心旌摇曳。你一定也曾惊叹过数学的缜密逻辑,那些巧妙的定理,简洁或复杂的公式,这其中都揭示着某...
关键词:心旌摇曳 激情澎湃 五度相生律 三分损益律 纯律 毕达哥拉斯 大三度 八度音 半音阶 鲁国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