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金森

作品数:1421被引量:740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建新康燕彬杜明甫薛玉秀刘保安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盐城工学院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文学(下半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读狄金森第249号诗歌的音形意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年第8期29-30,33,共3页张青 
近年来,随着国内学术界对认知学科理解的加深,从认知角度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解释逐渐成为一种可行并且富有新意的研究趋势。基于此,本文将在传统诗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概念隐喻的视角,对狄金森编号为249的诗歌进行分析,重新...
关键词:破折号 接受理论 概念隐喻 映射 
浅析狄金森诗中的“死亡”再定义——以《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为例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第9期35-36,39,共3页陈学勤 张令千 
狄金森被公认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她的作品经常围绕"死亡"主题展开。狄金森打破了传统死亡的刻板印象,认为死亡是一种能够被再定义的符号。笔者采用文本细读法,以《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对死亡形式、属性...
关键词:死亡 形式构建 属性构建 价值构建 文本分析 
艾米莉·狄金森的道家生死哲学观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第6期67-68,73,共3页薛玉秀 
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艾米莉.狄金森的东方情结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SJB750036
艾米莉·狄金森以死亡为观照,将人类融入宇宙大化之中来透视人生,于死亡的意境中,多层面探索生命的意义。诗人所表达的"生死随道""生死一体""乐生善死"的生死观无不渗透着中国道家哲学的智慧。同时,诗人独特的道家死亡美学意境,对现今...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道家 生死哲学 生死美学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接受美学阐释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4期41-42,55,共3页寇静 
2015年赣南师范学院校级研究项目(人文社科类):接受美学视域中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研究(项目编号:15kyw03)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大胆的突破、隐晦的语言和含混的意象引起了国内外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兴趣。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时代对其作也呈现了不同的态度,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理论,考察读者对狄金森诗歌文本的...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接受美学 接受 
艾米莉·狄金森的道家思想解读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11期42-43,48,共3页薛玉秀 
十九世纪美国天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以其看似绝俗弃欲、隐居不争的生活方式,借助其独特的诗歌意象,表达诗人对东方文化的独特的情感,从而构建其东方特色的庄子道家思想的价值观。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东方文化 庄子 道家思想 
从伊甸园到和谐自然——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7期33-35,共3页覃美静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出生于加尔文清教主义盛行的新英格兰地区,却自小对传统的宗教思想心存犹疑,质疑以"伊甸园"为人类理想家园的基督教自然观,转向自家花园寻求灵魂安栖之所,经多年的沉思冥想,她逐渐悟出具有超时代意义的生态伦理...
关键词:生态伦理 艾米莉·狄金森 诗歌 
艾米莉·狄金森的哥特式死亡诗主题的多视度探析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4期72-73,82,共3页李婷婷 
合肥学院科研发展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KY13RW);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08085QF116)
死亡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改变了人们对死亡的看法,使死亡充满了美感和浪漫色彩。通过探讨狄金森的哥特式死亡诗的主题,试从弥留者、生者和死者的不同视角和身份入手,挖掘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主题,探讨...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哥特 死亡诗 多视角 死亡 永恒 
艾米莉·狄金森的痴情等待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第2期46-47,52,共3页夏霖 吴卞 
艾米莉·狄金森与惠特曼和爱伦·坡齐名,是美国三大诗人之一,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其诗新颖独特,蕴含热情,富有魅力。本文欣赏并分析她诗歌的特征,叙述她的生平以揭示促使她作诗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新颖 特征 内在动力 
孤独的歌者与世俗的自我:狄金森与惠特曼诗歌个人主义之比较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11期59-62,共4页李云玉 
作为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两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和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继承了欧洲浪漫主义的传统,同时也见证了美利坚合众国成长的过程。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各自对个人主义的不同理解,从而为这一时期的美国诗歌打上了使其不...
关键词:孤独 世俗 个人主义 比较 
宁静的忧伤——评江枫、蒲隆和周建新对艾米莉·狄金森的一首诗的翻译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第5期45-48,共4页李丽波 
宁夏大学2011年度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资助编号为SK1104)成果之一
江枫、蒲隆和周建新对艾米莉·狄金森一首诗歌的翻译风格各不相同,江枫译作简约,蒲隆译作流畅,周建新译作贴切,三位译者的译作在音形意的传达上各有千秋,都是成功的译例。
关键词:江枫 蒲隆 周建新 艾米莉·狄金森 翻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