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喻

作品数:279被引量:10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曹津源周方珠曾凡跃郑健黄曼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滨海中学华中师范大学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彼比此巧设喻,爱憎褒贬蕴其中——深入剖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比喻修辞的几个特点
《新校园》2025年第3期45-47,共3页谢贵坤 
比喻是常用的一种修辞,也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形象生动的比喻,在古诗词中可谓俯拾皆是,令人印象深刻。因此,比喻也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下面,笔者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内容和所学课文的一些实例,对“比喻”修辞的几个鲜...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比喻修辞 古诗词 艺术之花 高考内容 印象深刻 形象生动 深入剖析 
寓言之外:《庄子》选文的别一种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10期57-61,共5页高方 
玉林师范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与诗性品格”(编号:G2022SK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寓言是《庄子》外在表现和内在属性不可忽略的血肉组成,也向来是《庄子》选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只理解寓言并不能真正理解作为道家经典的《庄子》和作为思想家的庄周。在《庄子》选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读懂教材,遵循教材编选原则和教...
关键词:《庄子》 口语教学 写作教学 取象设喻 说理散文 
设喻与整句艺术的逻辑奥秘——说说《劝学》中的“对比”思维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年第1期48-52,F0002,共6页李旭山 
时间:2022年11月11日地点:佛山市石门中学听课者:石门中学高一学生、佛山市高中语文老师、全国线上听课者。执教者:广东实验中学李旭山【教学创意】教学意图:带着学生重读经典、训练思维。《劝学》铺陈又不失简约的文风深受读者喜欢,但...
关键词:《劝学》 听课者 高中语文 执教者 教学意图 高一学生 设喻 训练思维 
喻巧而理至
《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23年第12期9-9,共1页岩青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喻巧而理至。”设喻明理是谈话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喻巧”是指言谈者设喻手法高妙;“理至”是指言谈者讲述的道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炼意升华作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给青少年传授求学...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院士 理论物理学家 治学之道 彭桓武 设喻 炼意 《文心雕龙·论说》 刘勰 
设喻形象生动,说理深入浅出——向《劝学》学比喻论证
《现代阅读》2023年第24期34-40,共7页李璐琳 
导读。《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及细则》明确规定:一等文必须丰富、有文采。那么,写议论文如何做到丰富、有文采呢?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深入浅出地说理。通过层出不穷的巧妙比喻能把抽象的道理深入浅出地阐述清楚,这一点,...
关键词:《劝学》 高考语文 比喻论证 形象生动 说理 议论文 有文采 尝试运用 
由齐、楚设喻论《子虚上林赋》的大一统主旨被引量:2
《天中学刊》2023年第6期42-47,共6页邓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XZW007)。
司马迁评《子虚上林赋》“卒章归之节俭,因以风谏”,考司马相如此赋作于建元三年之前,其时及此前汉廷并无奢侈之虞,且与相如《难蜀父老》等文思想不合。从齐、楚设喻的角度,即从子虚、乌有先生、无是公所代表的实体楚国、齐国、汉廷论析...
关键词:《子虚上林赋》 齐、楚设喻 大一统 
巧妙设喻: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新媒体技巧
《全媒体探索》2023年第11期63-64,共2页周舟 
全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生动的中国是国际传播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融合报道中,用设喻的方法有助于将抽象、晦涩、有中国特色的政经语汇“翻译”成海外受众听得懂、愿意听的内容。本文...
关键词:中国故事 对外传播 设喻 新媒体技巧 
练习15 名篇名句默写
《语文月刊》2022年第12期39-43,87,88,共7页邓仕雄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两句,表达了有抱负的人要担当大任就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思想。(2)《荀子·劝学》中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设喻,引出“...
关键词:设喻 胸怀宽广 《荀子·劝学》 十二章 《论语》 空缺 
《荷塘月色》的整体设喻艺术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年第33期8-10,共3页李学会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意境优美,整体设喻艺术堪称经典。但是,这篇散文的设喻却又引来了学术界的不少批评。文章对这些批评意见做出分析,并提出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荷塘月色》 设喻 余光中 朱自清 
余光中欠朱自清一句真诚的道歉--兼论《荷塘月色》的整体设喻艺术
《中学语文教学》2021年第8期57-60,共4页刘金昌 
余光中批评《荷塘月色》一物三喻,三种形象都太俗滥,用喻草率;“舞女的裙”只有负效果,“美人出浴”的意象尤其糟。其实“草率”的不是朱自清的比喻,而是余光中的批评,因为他没有关注到《荷塘月色》的设喻是有“整体性”的,“裙→人→...
关键词:朱自清 余光中 《荷塘月色》 整体设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