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生存

作品数:67被引量:10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荣时晓丽曾繁仁黄蕴兰陈媛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长江师范学院广西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审美观教育的价值意蕴、核心内容及实践路径
《新西部》2023年第11期195-199,共5页张丽娜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BKS03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生态审美观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21624B);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博士专项项目“基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大学生生态审美素养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18709);南阳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教研项目“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融共生’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JXYJYB-55)。
树立生态审美观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大学生生态审美观教育关乎大学生能否成为审美生存时代新人,也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大学生生态审美观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于开展马克思唯物...
关键词:时代新人 生态审美观 实践路径 诗意栖居 生态和谐 审美生存 环境审美 审美素质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生态审美生存
《文教资料》2021年第34期14-18,共5页陈春凤 
《聊斋志异》体现了蒲松龄在科场和情感都不得志的情况下对乡野自然物象和鬼魅传说的观察与思考。一方面,小说文本涉及了大量自然物象,《橘树》《石清虚》《鸲鹆》等篇体现出了自然与人依存、共在和互渗。另一方面,蒲松龄在《聊斋志异...
关键词:蒲松龄 《聊斋志异》 生态审美生存 自然 欲望 
从当代美学艺术学新进展看曲剧艺术作为中原民众审美生存中的“缘素”
《今古文创》2021年第1期101-104,共4页何飞雁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生活美学视域下的壮族歌圩文化研究”(16YJC751004);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艺术现象学视野下的中原曲剧审美文化研究”(2017BWX015);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中原曲剧文化的审美现象学研究”(2017GGJS132)阶段性成果。
当代美学和艺术学的新进展启发我们,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论对象性关系,而是存在者与家园、栖居者与栖居地之间的存在性融合性关系。曲剧艺术是与中原民众的在世生存相结缘的"审美缘素",它通过在人生礼仪、岁时节俗...
关键词:曲剧艺术 中原民众 审美生存 审美缘素 
诗歌教育与新时代女大学生的审美品味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年第5期175-177,共3页汪子夜 舒馨瑶 张红梅 
审美生存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以及人生存的环境,即以创造和审美艺术的方式对待生活和人生,使人生充满创造、智慧和情趣。当代社会的许多时代特征都深深地影响着新时代女大学生的生存,特别是崇尚消费、高技术、图像文化对新时代女大...
关键词:新时代女大学生 诗歌教育 审美生存 
“文化经济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1-1,共1页谷鹏飞 
现代性问题是当代中国学术的主潮,也是70年来中国学术的焦点问题。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既涉及到现代性精神层面的问题,又关涉器物、技术与制度层面的问题。其中,陈然兴的《论审美时间与商品时间》将“时间”问题置于现代性的中心,认为...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 马克思主义美学 意识形态批评 现代性精神 无待 审美生存 主潮 现代资本 
城市五行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9年第22期86-86,共1页郭文斌 
按照全息论的观点,局部具有整体的全部信息。作家也是市民,不同于他人的是,他是一种自觉的审美生存,自觉的向善生存,自觉的求真生存。因此,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一座城市的隐喻。随着作家知名度的提高,读者群的扩大,他的文字会成为一座城...
关键词:城市 五行 共振效应 审美生存 存在本身 认知方式 潜移默化 行为习惯 
老庄天道观下的全主体性生存构建被引量:2
《社科纵横》2019年第8期77-80,共4页李素军 
道家哲学中,“天道”具有本源超越性、具象显现性和多元流动性特征,“人道”以“天道”为本,是“天道”在具象世界的显现,老庄据此构建了在“天道”统贯下的人之全主体性生存境域。全主体性生存将人之生存方式的根据超拔到与天契合的层...
关键词:老庄天道 全主体性 审美生存 
儒家之“仁”与审美生存的展开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年第7期16-18,共3页李素军 
儒家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生存之思,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本的道德流行世界,并启发了后世仁者以万物为一体的审美生存境界,儒家认为在天、地、人交互的宇宙中,人要努力契合天命之性,以反思性智慧克制自我私欲,呈现本性之“仁”,并推...
关键词:儒家  收敛 审美生存 
身体、艺术与审美生存被引量:1
《文学人类学研究》2019年第1期85-94,共10页刘维邦 
文章对中西美学史上的'身心二元论'及其'心-观念'艺术传统进行了批判,在身体美学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身体与艺术的关系。结合郑板桥的《题画》,笔者提出艺术不仅是身体的延伸,更是延伸的身体,是身体语言的酝酿、生产和实现。最后,文章进一...
关键词:身体 艺术 延伸 审美生存 
美好生活的审美生存意蕴被引量:3
《人民论坛》2019年第16期133-135,共3页李建嵘 
审美生存是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境界的重要路径。审美生存的关键要素是生存、审美以及作为二者载体的个体生命。在审美活动之中,人得以提升自身的生存境界。审美生存的不断开启与持续拓展,有助于美好生活的实现。
关键词:美好生活 审美生存 生命境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