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飞雁

作品数:25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剧目择偶审美彩调唱腔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兰台世界(下旬)》《广西社会科学》《四川戏剧》《今古文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戏曲音乐对多民族民歌文化因子的吸纳与发展——以彩调剧音乐为例被引量:1
《当代音乐》2021年第2期15-17,共3页何飞雁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16YJC751004,2017BWX015,2017GGJS132)。
广西彩调剧音乐在生成与发展、传播与衍变的过程中,深受当地多民族民歌文化的影响。多民族的民歌曲调是彩调音乐的重要来源之一,彩调唱腔中单句体、上下句体结构的唱腔,与民族民歌的音乐结构有着密切的文化因缘。彩调唱词还深受壮族民...
关键词:彩调音乐 多民族民歌 音乐结构 唱词韵律 吸纳与发展 
从当代美学艺术学新进展看曲剧艺术作为中原民众审美生存中的“缘素”
《今古文创》2021年第1期101-104,共4页何飞雁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生活美学视域下的壮族歌圩文化研究”(16YJC751004);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艺术现象学视野下的中原曲剧审美文化研究”(2017BWX015);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中原曲剧文化的审美现象学研究”(2017GGJS132)阶段性成果。
当代美学和艺术学的新进展启发我们,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认识论对象性关系,而是存在者与家园、栖居者与栖居地之间的存在性融合性关系。曲剧艺术是与中原民众的在世生存相结缘的"审美缘素",它通过在人生礼仪、岁时节俗...
关键词:曲剧艺术 中原民众 审美生存 审美缘素 
艺术理论的美学化倾向与美学理论的艺术实践根基——论艺术理论与美学理论的关联
《参花(上)》2020年第12期61-64,共4页何飞雁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生活美学视域下的壮族歌圩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6YJC751004);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艺术现象学视野下的中原曲剧审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7BWX015);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GGJS132)阶段性成果。
艺术理论与美学理论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艺术理论深受哲学和美学基本理论的影响,形成艺术话语言说的哲学化和美学化倾向,这在西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理论中比较普遍,并且对中国现代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深刻影响。另一方面,是美学理论...
关键词:艺术理论 美学化倾向 美学理论 艺术实践根基 
当代艺术理论变革与美学重建的新视域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20年第6期20-27,共8页何飞雁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的子课题“艺术理论与美学基本理论的重建问题”(13JJD750011);教育部人文社科“生活美学视域下的壮族歌圩文化研究”(16YJC751004);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艺术现象学视野下的中原曲剧审美文化研究”(2017BWX015);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2017GGJS132);南阳师范学院“卧龙学者”资金资助阶段性成果。
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出发来思考和建构美学理论,仍然是今后美学话语重建的重要路径之一。艺术实践和艺术经验是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形成的根基之一,艺术范围的拓展、艺术实践的变更,会促使新的艺术理论的产生,从而对美学研究对象、美学...
关键词:美学理论 理论变革 当代艺术 美学话语 新视域 基本范畴 重要路径 重建 
高校美学教材存在的问题探析被引量:3
《教育评论》2016年第7期139-141,共3页何飞雁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民族互动背景下的边疆戏曲审美文化研究"(编号13CZW015);教育部2013年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的子课题"艺术理论与美学基本理论的重建问题"(编号13JJD75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一些高校使用的美学教材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内容西方化、多民族审美文化缺失、与当前学术前沿疏离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审美文化教育的普及和学生美学素养的提高。美学教材建设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美学的中国经验,加...
关键词:美学教材 理论化 西方化 中国经验 审美艺术实践 
多元文化教育中国本土化历程中呈现的问题及反思被引量:2
《教育评论》2015年第12期7-9,18,共4页何飞雁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民族互动背景下的边疆戏曲审美文化研究"(编号13CZW015);2013年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子课题"艺术学与美学基本理论的重建问题"(编号13JJD750010)的阶段性成果
多元文化教育是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包括文化多样性教育、多民族教育、妇女教育、残疾人教育、生态平等教育等丰富内涵,其目的在于不同群体、不同民族的教育平等以及多元文化的和谐共荣。然而,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历程中...
关键词:多元文化 教育本土化 少数民族教育 多民族教育 
地方审美文化视域中的广西彩调神鬼戏阐释
《文艺评论》2015年第8期88-91,共4页何飞雁 
作者主持的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多民族互动背景下的边疆戏曲审美文化研究"(编号:13CZW015);南阳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资助专项课题"彩调的审美文化研究"(编号:ZX2011014)阶段性成果
地方戏曲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承载着地方民众深厚而悠久的生存密码,包含着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阐释,反映出他们的文化心理和思想情感。正如傅谨先生所说的,中国戏曲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活生生的表现方式,“具体到每个...
关键词:审美价值取向 文化视域 阐释 彩调 广西 文化心理结构 地方戏曲 地域文化 
广西彩调中的多元民族审美文化意蕴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33-36,共4页何飞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ZW015);南阳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资助专项课题(ZX2011014)
广西彩调诞生于南疆多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中,在其生成与发展、传播与流变的过程中,各民族剧作家以及导、表演艺术家对其做出了重要贡献。彩调在剧目内容上往往取材于广西多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民族生活,展现了南疆各民族...
关键词:广西彩调 创作主体 剧目内容 音乐及表演艺术 多民族性 
广西彩调中的地方民俗审美叙事
《中华戏曲》2015年第1期263-271,共9页何飞雁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多民族互动背景下的边疆戏曲审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3CZW015);南阳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资助专项课题《彩调的审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ZX2011014)
广西彩调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广西传统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世界的自然性和文化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本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力,它经由文化主体代际性的传承行为得以不断书写和建构,从而包蕴着浓厚的地域特征和深...
关键词:文化主体 代际 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禁忌 双摆渡 节日习俗 物质民俗 社会民俗 牛王节 《刘三姐》 
多民族文化背景下广西彩调民俗叙事建构
《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36-39,共4页何飞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ZW015);南阳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资助专项课题(ZX2011014)
广西彩调是在南疆多民族文化土壤中孕育发展起来的,融合了壮、汉、侗、苗、瑶、仫佬等12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情感的戏曲艺术,其独特的审美文化内涵来自边疆民族叙事题材及其蕴涵着的多民族审美文化意蕴。这些民族题材剧目生动展现了南疆...
关键词:广西彩调 民俗叙事 多民族 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