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伦理意蕴

作品数:107被引量:28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富丽薛勇民华启和谭丽亚陈海宏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意蕴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尚卫红 张胜旺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3-2024年度重点课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基本问题研究”(SSKLZDKT2023047)资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之一,蕴藏着丰厚的生态伦理意蕴。其孕育的生态伦理取向为“万物相系”的生态伦理认知、“共生共荣”的生态伦理本意和“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两山理论”折射出“谦逊友好,善待自然”...
关键词: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生态伦理 价值意义 
科马克·麦卡锡《长路》中的语象叙事与生态伦理意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叶珺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世纪美国南方环境危机小说研究”(23BWW044)。
科马克·麦卡锡的作品《长路》对生态危机的极致书写为人称道,语象叙事是其中关键的创作手法。麦卡锡以语象叙事创设场景,通过末日世界荒蛮景观、工业文明废弃物以及去人类中心共生景观,构筑起独特的叙事时空,赋予小说浓厚的生态伦理意...
关键词:科马克·麦卡锡 《长路》 语象叙事 生态危机 生态伦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态伦理意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542-549,共8页张钰 张改娟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论述研究”(2022YB03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将人与自然纳入现代化的文明进程中,要求全新考量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共生关系,着力建构人与自然美美与共的生态图谱,从而禀赋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
关键词:生态伦理 现代化 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伦理意蕴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6,共6页徐雪苗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时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同推进研究”(22DKSJ07);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观形成的逻辑进路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突出的生态伦理意蕴,其逻辑起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蕴含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倡导绿水青山...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伦理规范 
儒家“成己成物”思想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87-94,共8页董军 李梦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研究”(19BKS155)。
“成己成物”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理想,是儒家伦理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儒家“成己成物”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深厚的伦理关怀,其所具有的“参赞万物之化育”的自然价值论、“推己及人以至万物”的生态平等意识以及“成己以成物”...
关键词:儒家 成己成物 生态伦理 “两个结合” 
《庄子》“不材之木”寓言的生态伦理意蕴被引量:1
《船山学刊》2023年第6期114-125,共12页谢徐林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GZC20232133);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阴符经》与黄老学、兵学之思想渊源研究”。
《庄子》文本七次出现的“不材之木”寓言紧扣人类如何取用动植物的问题,层层深入开显出庄子哲学“与万物处”的智慧及其生态伦理意蕴。该寓言标举“无用之用”,从万物共有的德性层面提供了对“人类中心主义”最深层次的批判。这一批判...
关键词:庄子 不材之木 逍遥 无用之用 生态伦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伦理意蕴
《理论导报》2023年第9期19-21,共3页刘风雪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生态保护现实需求和发展阶段所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所形...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生命共同体 生态保护 生态意蕴 理论结晶 人与自然 现实需求 
王阳明心物论的生态伦理意蕴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25-130,共6页吴先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2019ZDA033)。
王阳明讲心外无物,人们误以为王阳明是以主观来起灭天地,这不利于人们遵守自然规律。实际上,“物”在王阳明哲学中具有存在物和行为物之分:行为物与人的意识密切相关;存在物独立自存,不受意识影响。存在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发展,自然...
关键词:王阳明 心物论 心外无物 勿忘勿助 格物致知 生态伦理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生态伦理意蕴被引量:1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59-67,共9页黄菲菲 
自然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将“自在自然”打上了人类意志与目的的烙印。人化的自然被赋予了社会意义与价值,成为人类劳动的对象,自然向人同化,自然具有了人的目的性,人类社会的伦理因素逐渐向自然渗透,从而成为马...
关键词:马克思 物质变换理论 生态伦理 人化自然 劳动 生态自由 
云南少数民族农事节日叙事中的生态伦理意蕴被引量:1
《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1期53-55,共3页艾芳 
云南少数民族口传古籍中蕴含大量关于少数民族农事节日神话传说的记载,这些神话传说与少数民族节日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关系,解释了节日的来源。本文以记述口传古籍农事节日为基础,结合节时的民俗活动,挖掘蕴涵其中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态伦理...
关键词:民族节日 口传古籍 生态伦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