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形象

作品数:25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谷继明成守勇刘震吴润仪韩慧英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教资料》《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文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荀子》中的“圣人”引用及其哲学意义
《今古文创》2025年第1期58-60,共3页窦炳烨 
《荀子》中的“圣人”引用推动了传统经典形象儒家化的进程。《荀子》中的“圣人”引用主要存在于表示问答、转折、递进和判断的四种特殊句式中,并通过连接词和核心词与引“圣”文本相连接。荀子并不是想通过“圣人”引用行为还原“圣...
关键词:儒家 “圣人”形象 引“圣”文本 哲学意义 
孔子圣人形象与儒家经典的解读
《刊授党校》2023年第3期66-67,共2页李树军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圣人形象,可是孔子的圣人形象有不同的内涵,总的来说,大致有三种,因此也就形成了三种色彩较为鲜明的形象,即政治圣人、文化圣人和思想圣人。这些圣人形象同历代学者对儒家经典的选择和解读有关。
关键词:历史文化语境 儒家经典 历代学者 孔子 圣人 解读 
论老子思想中圣人形象的政治内涵
《华夏文化》2022年第4期11-14,共4页王健兵 
目前学界对老子思想中圣人形象的研究多集中于圣人对“道”的把握以及圣人继承于“道”的人格特点,即“圣人之德”。但老子对于圣人的要求并不仅限于能够体道,也需要圣人能够肩负起引导社会发展的责任,在《道德经》对圣人的描述中,最多...
关键词:政治内涵 圣人形象 《道德经》 人格特点 老子思想 论老子 圣人之德 
明清之际耶稣会士编译中文圣人传集考论
《国际汉学》2022年第4期119-123,172,202,共7页贾海燕 
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译述了多部圣人传记,其中《天主圣教圣人行实》与《圣年广益》两部圣传集收录400余篇圣人传记,并被多次摘录、改编,流传甚广。《天主圣教圣人行实》与《圣年广益》承袭欧洲圣传集,在译介众多圣人形象、故事的同时...
关键词:《天主圣教圣人行实》 《圣年广益》 耶稣会士 圣人传集 圣人形象 
朱熹对孔子圣人形象的维护——“生知”与“学知”的矛盾及其解决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00-105,共6页都兰雅 
关于《论语》述而、为政这两章,历代的解读众说纷纭。其中,朱熹强调孔子“生知”,并解释“生知”并不妨碍“学”,又以“谦辞”的诠释策略指出孔子实际拥有“生知”的能力,但自己并未察觉,所以孔子自述其取得进步的过程与孔子本来“生而...
关键词:朱熹 孔子 圣人 生知 学知 
孟子的圣人观
《休闲》2021年第26期0013-0014,共2页李兴 
圣人,不仅是儒家理想人格的象征,同時还具有道德品格和政治教化的双重作用。孔子时期的圣人形象是可望不可即的,它以崇高性和神秘性为追求,孟子却以他的性善论作为思想内核,在继承和发扬孔子圣人观的前提下,重新构建了儒家的圣人观,从...
关键词:孔子 孟子 圣人观 理想人格 圣人形象 
先秦儒道两家圣人观念比较研究被引量:4
《国学学刊》2021年第1期30-38,142,共10页李友广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研究”(15XZX006)的阶段性成果。
受天下混乱局势影响,圣人观念是先秦诸子所普遍关注的一个理论与现实兼具的重要问题。在这当中,儒道两家的圣人观念最具代表性。由于儒家的思想理论往往生发于内在心性,故而其视野中的圣人在德行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并最终呈现为外王事功...
关键词:人的本质性规定 圣人观念 儒道合流 圣人形象 
携手天涯,生死不弃
《民间传奇故事》2020年第24期64-65,共2页蓝泉 
诗圣杜甫留下无数“光焰万丈长”的诗篇,没有动人的情话,却在字里行间述说着夫妻间点点滴滴的柔情与陪伴。杜甫和妻子杨氏的爱情,在细水长流的恬静中,温柔了岁月。1杜甫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是一位忧国忧民、感怀苍生的圣人形象,他一生经历...
关键词:诗圣杜甫 忧国忧民 圣人形象 
恽代英革命“圣人”形象溯源被引量:1
《鲁迅研究月刊》2020年第2期65-76,共12页徐霞翔 
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恽代英革命人格形象研究”(18QC14)阶段性成果。
国民革命前后,恽代英展现了一连串令人瞩目的革命道德特质:理想主义、果敢姿态、苦行主义和牺牲精神。由此,恽代英革命"圣人"形象逐步凸现,这种革命"圣人"形象的要义在于:为了正义事业,个体具有忍耐、苦行和牺牲的超越世俗的道德精神。...
关键词:恽代英 超越世俗 活动轨迹 国民革命 道德精神 牺牲精神 道德特质 
有物与无心——郭象的圣人形象及其困境被引量:3
《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5期23-30,46,共9页白辉洪 
对圣人形象的理解或塑造是古代思想的焦点之一,而其差异、变迁可以说是窥见古代中国思想的户牖。在郭象的《庄子注》中,以"寄言出意"的方式来处理对于圣人的掊击言语随处可见。然而这种曲护恐怕不仅仅只是解释学意义上的,事实上郭象也...
关键词:万物 圣人 性分  无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