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作品数:3977被引量:2888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正英蒋寅黄康斌廖四平廖名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文学理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互鉴与互补:论诗学触觉理论的形成
《贵州社会科学》2025年第2期61-68,共8页朱全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表演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1BZW046)。
触觉在西方被作为一个单独的对象加以研究,历经认知方式、概念认知与审美认知的研究转变,围绕触觉形成了一系列的概念与范畴。中国对触觉的思考主要集中于感觉诗论,感觉诗论通过对感觉与悟道、社会治理、个人修养、心物关系的探讨,围绕...
关键词:互鉴与互补 触觉 诗学 感觉诗论 美学 
论郭店简《性自命出》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诗学关联
《中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3期118-126,共9页贾旭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出土简帛所见早期儒家《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23CZS006)。
郭店简《性自命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情”的关注,充分肯定情感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同时强调用诗、礼、乐陶冶性情、培养德行,从而使道德在人的内心扎根。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内容来看,简文论《诗》具有强烈的主“情”或重“情...
关键词:《性自命出》 《孔子诗论》 性情 礼义 《诗》学关联 
论洪亮吉诗论对傅寿彤的影响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8期25-31,共7页张莉姗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资助项目“傅寿彤诗集整理与研究”(GZLCWT-2023-7)。
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曾出任贵州学政,黔中文人傅潢、傅寿彤父子受学于他。傅寿彤不仅得其经学衣钵,在诗歌创作上亦多有北江先生遗风。洪亮吉在其《北江诗话》中树立了“性、情、气、趣、格”五字诗学观,傅寿彤秉承其“诗主性情”...
关键词:洪亮吉 《北江诗话》 性情 傅寿彤 《澹勤室诗》 
明代“格调说”与清初“神韵说”诗学渊源发覆——以王世贞、王渔洋诗论为中心被引量: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203-214,共12页张建国 许建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59)。
在以格调、性灵、神韵为主流脉络的明清诗论史书写中,王世贞、王渔洋诗论被分别视为明代“格调说”、清代“神韵说”的代表。然而学界对王世贞“格调说”中的体格声调论关注较多,对其“格调说”中富含的“神韵见解”却鲜有论及。在探究...
关键词:王世贞 王渔洋 格调说 神韵说 
戏鱼知鱼乐——李戏鱼及其美学思想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3年第11期4-9,共6页翟本宽 
著名美学家、书法家李濂,字戏鱼,以字行。一生致力中外美学、特别是中国传统美学研究,治学严谨,自成体系。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以古代礼乐文化为起点,提出中国是美学的故乡;“乐”是中国美学的核心和基本精神;“乐通伦理”“乐与政...
关键词:礼乐  艺术 诗论 画论 
沈德潜诗论中的读者意识及批评向度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62-66,共5页黄心怡 杨新平 
陕西省“十三五”古籍整理重大项目(SG17001)。
沈德潜的诗论中具有深刻的读者意识。他重视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读者的阅读阐释行为树立典范;提倡涵泳的阅读方式,使读者对诗歌的语言、声律、情感和思想主旨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并从读者的立场出发,对诗歌的创作提出要求,希望...
关键词:沈德潜 诗论 读诗法 读者意识 
以中释西的路径探索:朱光潜与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汉字文化》2023年第14期68-70,共3页梁逸馨 
在《诗论》第七章《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中,朱光潜先生从中国诗歌出发,对莱辛“诗画异质说”中诗画分野、诗与画的媒介限制、题材不同等观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介。朱光潜先生运用中国文学现象阐释莱辛的诗画说,证实了中西...
关键词:朱光潜 莱辛 诗画界限 《诗论》 
创作与理论的交融:蒋孔阳诗论刍议
《上海文化》2023年第4期22-31,共10页刘涛 
国家留学基金委“2021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蒋孔阳先生是我国当代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美学视域下对诗歌展开深入的理论探讨,并进行诗歌写作实践。蒋孔阳指出诗歌是按照“感情发展的逻辑”建构的,但“情感的自发”还不是诗歌,感情需要依托精炼的语言和美的形式。他从对...
关键词:蒋孔阳 诗歌 感情发展的逻辑 形式美 诗意 
朱光潜诗论中的德国美学视野——以尼采、立普斯及莱辛为中心
《广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171-180,共10页文学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域外思想资源整理与研究(1907-1949)”(项目号21&ZD25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晚清尤其是五四时代的一批知识分子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所面临的科学精神及方法匮乏的窘境。他们纷纷借力外来的思想文化资源输入新术语、新概念和新的批评方法,在中西文论比较、互鉴的宏大背景中重构中国文论的范式。20世...
关键词:朱光潜 诗论 尼采 立普斯 莱辛 
史彭德诗论及其在1940年代中国诗坛的引进与影响被引量: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96-100,155,共6页白洋本 
史彭德的诗论在1940年代经袁水拍、陈敬容和袁可嘉等人大量翻译而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史彭德将他所处的时代定义为反人性的“机器时代”,寄希望于诗歌能将现代经验“融合”进“诗感性底部分”,以重建现实的象征意义。这既是诗歌以“感...
关键词:史彭德 感性 现代性 袁水拍 袁可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