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态助词

作品数:210被引量:500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安见才让刘勋宁史锡尧赵新王惠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理工学院科研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河南方言泛义助词“哩”探析
《汉字文化》2022年第5期36-39,共4页王丽娜 
助词"哩"一般主要是语气词,但在河南的地方方言中"哩"还具有结构助词"的""地""得"以及具有普通话中多数语气词的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它可根据不同的语境与不同的词搭配,表达多种语义和语用。文章根据笔者的方言区(河南新蔡属于蔡鲁片)...
关键词:方言 “哩” 泛义词 结构助词 语气助词 时态助词 
恩施方言中的“哒”与网络用语“哒”之比较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10期0205-0208,共4页田金娥 
在恩施方言中,“哒”作时态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和状态的完成、实现、持续和开始的语法意义,用在形容词、数量词和名词后表示状态的变化,并且“哒”在恩施话还出现了词汇化的现象。在网络用语中,“哒”作语气词,是语气词“的”与语...
关键词: 恩施方言 时态助词 网络用语 语气词 
南宫方言特殊时态助词“刻”探析
《长江丛刊》2020年第6期46-46,48,共2页韩艳淑 
河北省南宫市段芦头镇方言片区"刻"[kγ]读轻声,跟在时间、事件、地点后,表示事件已经完成或发生。文章以"刻"的不同特殊用法,对南宫方言的"刻"进行系统的描述分析。"刻"可以和时间名词、地点名词以及VP搭配,并且对于"刻"的省略进行了...
关键词: 南宫方言 时态助词 语法化 句法特征 
现代汉语存现句式及其语义特征分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115-126,共12页覃俊珺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中国语言及方言的语言接触类型和演化建模研究"[项目编号:14ZBD102]
在现代汉语中,存现句是一类特殊的句式,其句式格局为"NP空间+VP+NP",可视作一种构式。根据所带时态助词的不同,存现句式又可分为两个小类:"NP空间+VP+了+NP"和"NP空间+VP+着+NP"。这两类句式都表示一个事件造成的状态的持续,但是前者更...
关键词:存现句 构式 时态助词 语义特征 
公文中单句杂糅语病实例评改
《秘书》2017年第8期44-46,共3页栾照钧 
单句杂糅语病比较常见,主要有两句合一杂糅和前后重复杂糅,所表现出的情形稍显复杂。本文筛选不同类型的实例进行评改,有其他毛病的,顺便指出。一 两句合一杂糅两句合一杂糅包括语意一致的杂糅、语意相关的杂糅和语意相左的杂糅等几种...
关键词:妇幼医院 一级工资 刑事诉讼法 校园文化 团队精神 时态助词 结构助词 提起公诉 火灾事故 人身伤害 
双语词典编纂中时态助词的对翻与词缀化——以汉语-阿塞拜疆语双语词典编纂为例
《对外汉语研究》2016年第1期84-90,共7页Agshin Aliyev 
一般认为现代汉语中时态助词主要有“着、了、过”.对于这三个特殊词语的性质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除了时态助词之外,还有体标记和动词后缀等说法.本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去判断时态助词的性质,而是讨论汉外双语词典编纂中这三个词的翻译...
关键词:时态助词 双语词典 词缀化 翻译标准 
名词性谓语研究
《考试(高考文科版)》2015年第14期41-43,共3页王薇 
近几年,汉语中名词性谓语的用例逐渐多了起来,并呈现出上涨的趋势。"XX很淑女"、"XX很林黛玉"等类似说法成了时髦的一种标志。而据报载,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类似的流行语:你少跟我"克林顿"。专家介绍,这里的"克林顿"系指编织某种"合理而...
关键词:名词性谓语 词类活用 名词性成分 林黛玉 具体名词 时态助词 结构助词 趋向动词 贾宝玉 陈承 
名动转类的认知理据及语用效果刍议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年第10X期43-44,共2页魏晓斌 
陕西省教育厅2014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4JK1111);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3JK0291);汉中市科技局2013年项目(项目编号:2013hzzx-20);陕西理工学院2013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lgky13-17)
一、词类转换研究关于词类问题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以意义为基础将词分为两大类:主词(ōnoma)和述词(rhēma)。二者分别等同于现在的名词和动词。这种分类法符合人类的语言共性特点,逐渐得到接受和认可。如...
关键词:词类转换 认知理据 希腊哲学家 语用效果 语言共性 述词 转类 盖克 动转 时态助词 
皖北宿州方言中时态助词“来”的体貌研究
《皖西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95-98,共4页于理想 
皖北宿州方言中助词"来"可以用于表示进行体、经历体、完成体和持续体等时态意义,而且方言词"来"还可用以表达语气,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当时态助词"来"同时具有表达语气的功能时,便形成了事态语气词"来"。
关键词:“来” 宿州方言 时态助词 语气词 
“我手写我口”观点存在的局限性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5年第Z2期72-72,共1页裘晓磊 
1.口语与书面语的词语表达存在不同。如有些方言把胳膊说成"夹子",但学生写作时就不能写"夹子",得写成"胳膊"。口语中有些字词可以表达很多意思,比如"说",可以表达"某人说了一些话""解释""责备""介绍"等,但用在书面语中,如果只用"说"这...
关键词:我手写我口 时态助词 讲话者 中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