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

作品数:6281被引量:8363H指数:3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董广辉毕硕本叶舒宪栾丰实王仁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遗址的植物遗存浮选分析被引量:6
《农业考古》2017年第1期7-12,共6页齐乌云 赵志军 王树芝 刘长江 梁中合 贾笑冰 王金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IS支持的山东沭河聚落考古研究"(项目编号:498010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人地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BAK08B02);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考古遗址古环境重建及人地关系研究"课题资助
在山东沭河上游史前聚落考古调查中进行的遗址灰坑植物遗存浮选中,包括炭化植物种子和木炭碎块,其中以粟、稻谷、黍等农作物为主,以块根植物、豆科、杏梅、猕猴桃等采集植物,狗尾草属、稗属、藜科、菊科、莎草科、苋科等杂草种子,以及...
关键词:沭河上游 种子果实 木炭碎块 植物利用 史前农业 
漆器的发现与成长:从史前到战国被引量:4
《中国生漆》2016年第3期22-28,共7页张飞龙 吴昊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BAL07B02
中国是一个漆器之国,漆器和髹漆技术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抗争中发现了桼的奥秘,创造了漆器,使其能够为人类的生活需要服务,开漆器文化发展之滥觞。跨湖桥文化遗址出现的漆弓,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漆器...
关键词:漆器 生漆 文化 史前 先秦 历史 
FLAC^(3D)在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直立探方稳定预判中的应用被引量:1
《敦煌研究》2016年第4期135-140,共6页陈鹏飞 张景科 谌文武 杨善龙 和法国 陆恺 
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2013BAK08B11)
潮湿环境中考古探方的失稳破坏不仅对遗址文物的保护不利,而且威胁着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对潮湿环境下考古探方稳定性预判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杭州潮湿地区的岩土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探方开挖前稳定性预判模拟计...
关键词:潮湿环境 史前考古遗址 直立探方 FLAC^3D 稳定预判 
环境考古·聚落考古·史前聚落地理被引量:5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第2期175-180,共6页鲁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124;41171006;4120141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K08B02;2013BAK08B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83);嵩山文化研究会重大课题
环境考古学具有以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和以考古学为代表的人文科学两大学科基础。分别由地学与考古学主导的环境考古研究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常常处于脱节状态。史前聚落具备的"自然"、"人文"双重属性使其成为联接环境...
关键词:环境考古学 聚落考古学 史前聚落地理 学科特征 研究趋势 
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研究被引量:18
《华夏考古》2016年第2期45-52,I0012,共9页孙永刚 赵志军 吉平 
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度项目"辽西地区史前时期植物考古研究"(批准号:14BKG003);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技术与生业课题"(批准号:2013BAK08B03)与"中华文明探源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2013-2015)之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区域聚落与居民研究"(课题编号2013BAK08B05);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项目"中国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哈民忙哈-科尔沁沙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与综合研究"(批准号:12&ZD191)等项目资助
2010~2013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植物浮选过程中获得了相当丰富的植物遗存,为了解该遗址生业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通过对植物遗存以及出土鱼类、动物骨骼进行综合分析,在哈民忙哈先民的...
关键词:哈民忙哈 浮选法 植物遗存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遗址的植硅体分析被引量:5
《农业考古》2015年第6期8-12,共5页齐乌云 赵志军 梁中合 贾笑冰 王金霞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人地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3BAK08B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IS支持的山东沭河聚落考古研究"(项目编号:49801001);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资助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考古遗址古环境重建及人地关系研究"课题资助
为了补充和验证山东沭河上游史前遗址植物遗存的浮选结果,在区域聚落考古调查中,采集了遗址文化层的植硅体分析样品,进行了实验室酸碱处理和显微镜鉴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的植硅体分析,验证了植物遗存浮选所揭示的龙山文化时期种...
关键词:沭河上游 史前遗址 植硅体 稻谷 
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2012年的发掘被引量:27
《考古》2015年第10期25-45,共21页阿如娜 李雪欣 胡春柏 吉平 
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2013~2015)》之《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区域聚落与居民研究》(课题编号2013BAK08B05)子课题研究项目
哈民忙哈遗址位于内蒙古科左巾旗舍伯吐镇东偏南约20公里处,西南距通辽市区约50公里。遗址位于西辽河及其支流新开河之间,地处西辽河平原东部科尔沁沙地腹心地带(图一)。2010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通(辽)-霍(...
关键词:哈民忙哈遗址 史前聚落 玉器 双环壕 文化面貌 
西辽河上游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生业方式比较研究被引量:8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269-275,共7页孙永刚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K08B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KG003);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项目(中国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780003);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SY14285)
西辽河上游地区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序列自成体系,谱系清晰,考古学文化主要包括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从地理环境来看,西辽河上游是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区,也是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
关键词:西辽河上游 中原地区 史前时期 生业方式 比较研究 
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群划分研究被引量:13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第1期172-176,共5页闫丽洁 石忆邵 杨瑞霞 鲁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414);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计划项目(10LJRC19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2013BAK08B06)
以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支撑,考虑聚落间的空间关系及地形与水系对聚落群的影响,改进K-medoids方法,利用聚落的加权距离代替欧氏距离,将环嵩山地区史前聚落划分为三大聚落群。伊河、洛河、涧河流域的聚落群从裴李...
关键词:史前聚落群 GIS K-medoids聚类 环嵩山地区 
南阳盆地新石器文化的地理分布、传播路径及生业模式被引量:6
《地理学报》2015年第1期143-156,共14页李中轩 朱诚 袁胜元 徐佳佳 吴国玺 王宏 郭志永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204;41171163);中科院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2SKL003);国家社科重大基金(11&ZD18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K08B0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J1103408);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测试基金~~
全新世以来南阳盆地的新石器文化以中原类型为主导,但源于汉水中下游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深刻影响了南阳盆地史前文化演变的内容和过程。除石家河期遗址集中分布于盆地南缘的低地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人类遗址均分...
关键词:南阳盆地 新石器文化 史前遗址地理分布 古文化传播 古生业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