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茶

作品数:141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高健张梅梅高键段振离陈李林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饮食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医说茶之冷暖
《饮食科学》2023年第8期29-29,共1页张东 
茶性虽凉,但最终其性之冷暖,大致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长环境,是偏阴冷寒湿之地,还是温暖阳光之属。就像北方的葡萄和新疆的葡萄不同一样,中药有一味药牛膝,四川的川牛膝活血,而河南的怀牛膝则补肝肾。又如人参,产在东北的人参性温,而...
关键词:怀牛膝 川牛膝 种植方式 人参 西洋参 产地 冷暖 
说茶
《饮食科学》2023年第2期64-65,共2页汤明建 
我们的祖国也是茶的祖国。据专家考证,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茶原产我国西南丘陵地带,四千七百年前被发现。公元前8世纪的《尔雅》一书,就正确指出茶可人药和饮用;先民种茶也有两千多年了。其他国家都直接或间接...
关键词:茶籽 《尔雅》 专家考证 丘陵地带 茶树 
细说茶百戏:酵蘖起面
《饮食科学》2014年第7期39-39,共1页章志峰 
章志峰,茶百戏研发人.通过对团饼茶制作、抹茶加工和分茶技巧的研究与实践,恢复了清代后逐渐失传的茶百戏技艺。茶百戏已被福建省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饼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山市 市政府 福建省 分茶 
细说茶百戏:隔竹居人
《饮食科学》2014年第6期39-39,共1页章志峰 
茶臼,是点茶法必备的工具。今人饮茶多用泡茶法,茶臼已不多见。要介绍茶臼,还得从团茶说起。最初,经过初步加工压成的饼茶有很浓的青草味。人们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
关键词:点茶 泡茶 饮茶 饼茶 制茶 蒸青 
细说茶百戏:雪涛公子
《饮食科学》2014年第5期42-42,共1页章志峰 
茶百戏以点茶法为基础,点茶法的最大特点就是需要将茶汤搅拌出汤花,梅尧臣《以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银瓶煎汤银梗打,粟粒铺面人惊嗟。”说的是使用银质汤瓶煎汤,使用银质的梗棒击搅,使得茶汤的表面漂浮其如同小米粒儿般的泡沫。...
关键词:点茶 茶汤 新茶 泡沫 米粒 
细说茶百戏:素绠金瓶
《饮食科学》2014年第4期42-42,共1页章志峰 
章志峰,茶百戏研发人,通过对团饼茶制作、抹茶加工和分茶技巧的研究与实践,恢复了清代后逐渐失传的茶百戏技艺。茶百戏已被福建省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茶百戏的基础是点茶法,点茶又是由煮茶法逐渐演变...
关键词:饼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山市 点茶  市政府 福建省 水流 
细说茶百戏:斗笠黑盏
《饮食科学》2014年第3期38-38,共1页章志峰 
茶百戏所用茶碗,无论器型还是颜色,都与我们平时品茶所用茶碗有些许不同。要解释清为何出现这种差异,就要从一千多年前的宋朝说起。在中国悠久的饮茶历史中,饮茶方式不断演进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茶碗都是必不可少的茶具。
关键词:茶碗 饮茶方式 颜色 品茶 茶具 
俗人说茶
《饮食科学》2012年第4期38-38,共1页刘省平 
我是一介夼俗人,也喜欢喝点茶,但,日常生活中却并未养成长期喝茶的习惯,喝茶也从不讲究,茶文化研究的也不多。但对于茶,我却有自己的话要说。
关键词:点茶 茶文化 喝茶 生活 
也说茶
《饮食科学》2009年第7期61-61,共1页史延胜 
吃茶是一件雅事,文人墨客品茗论道,自然是雅致的。我喜欢饮茶.但却雅不起来.基本是大口牛饮,难有雅相。更无满腹诗文,也就难以有雅韵了。
关键词:吃茶 品茗 饮茶 
边品边说茶滋味
《饮食科学》2008年第7期58-58,共1页牛凯 
对茶我没啥研究,只是这几年常坐办公室,桌上常置杯,杯中常泡茶。喝得多了,便有了些零星感受。
关键词:泡茶 滋味 办公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