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人

作品数:91被引量:6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彩文子志月杨晓雯张璐张宗红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四川旅游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唤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实践
《民族学刊》2024年第1期14-20,121,共8页巫达 徐天雨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项目“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中国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研究”(20VMZ002);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理论创新和意识形态建设研究”(19AZD027)阶段性成果。
彝族他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华坪县,是历史文献中“白蛮”的后裔。在族源传说故事中,他留人认为他们与周边的藏族、纳西族、白族、汉族和彝族诺苏人是从兄弟姊妹一家人中分衍而来。宗支节是他留人祭祖的节日,早期仅用于...
关键词:彝族他留人 记忆建构 文化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认同 
云南永胜彝族他留人《阿边捋阿术秋》的人类学阐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95-101,共7页罗夏梓平 刘晓雁 陈蛟龙 万芳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2022CX05)资助;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YZWH2205)资助;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菜发展研究中心项目阶段性成果(CC18W16)资助。
彝族支系他留人史诗《阿边捋阿术秋》构建的是他留人完整的“稻作文化”知识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民俗与农耕技术知识。本研究梳理云南彝族支系他留人史诗《阿边捋阿术秋》中的生态观与知识框架,以杨庭硕提出的本土知识的四大层次为主...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 《阿边捋阿术秋》 史诗 稻作文化 他留人 
从彝族他留人的婚姻文化变迁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
《民族学论丛》2023年第2期14-20,共7页徐天雨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项目“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中国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研究”(20VMZ002)。
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永胜县和华坪县的各个村落之中。他留人的婚姻文化主要经历了从对偶婚到姑舅表优先婚,再到现代专偶婚三个不同阶段。他留人在婚姻文化的变迁过程中,从族际内婚制到族外婚扩大了其通婚范围,族际...
关键词:彝族他留人 婚姻文化变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认同 
彝族他留服饰的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分析
《艺术科技》2023年第2期56-58,共3页孙诗琪 
彝族他留支系世代生活在他留山,此地自古以来就为中原屯垦戍边的重镇,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优越,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他留文化。文章的研究对象是他留人生命礼仪中最重要的物品——火草麻布衣。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彝族他留传统火草麻布衣...
关键词:彝族他留人 服饰文化 火草麻布衣 
田野反思与跨时空对话——云南永胜彝族他留人婚姻制度再研究被引量:5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2年第3期41-51,154,共12页黄彩文 丁桂芳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云南边屯文化研究”(2022CX05);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普米族疾病观及民俗医疗实践研究”(2021sklkt03)。
20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民族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云南民族大学汪宁生教授对永胜县六德乡彝族支系他留人的婚姻形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概括出他留人婚姻制度具有性自由、婚姻不稳定以及双系继嗣等特征,为民族学开展婚姻家庭研究...
关键词:他留人 两性关系 婚姻制度 学术对话 田野回访 
云南彝族支系他留人的“粑粑”食俗研究——基于“神圣”与“世俗”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2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10-14,共5页罗夏梓平 陈蛟龙 刘晓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末民国时期云南民族调查的历史民族学研究”,项目编号:19BMZ046;四川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神圣与世俗:云南彝族支系他留人的饮食观研究”,项目编号:2020SCTU50。
他留“粑粑”作为彝族他留社区特有的土特产,既具有世俗的自然物性,又承载着民族文化信仰的神圣性。通过对他留人祭祀祖先、丧葬仪式、婚礼等民俗活动和日常生活的考察,分析他留“粑粑”在神圣与世俗之间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他留“...
关键词:彝族 他留人 粑粑 神圣 世俗 
云南彝族他留人葫芦笙制作技艺及文化调查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54-61,共8页罗夏梓平 陈蛟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末民国时期云南民族调查的历史民族学研究”,项目编号:19BMZ046。
葫芦笙是云南永胜彝族他留人使用最广泛的民间乐器,其制作技艺虽不繁琐,但很讲究,主要由笙管、笙斗、笙帽、簧片组合构成。一般而言,葫芦笙的使用受到严格的时间场域限制,主要用于婚丧嫁娶和祭祀节庆等场合。作为彝族他留人的民间传统乐...
关键词:彝族他留人 葫芦笙 制作技艺 文化内涵 
云南永胜他留人粑粑节的乐舞艺术探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20-24,共5页张璐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数字新媒体艺术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8ZD12)之艺术实践部分阶段性成果。
民族文化艺术往往会吸引着我们进入田野工作中,然而,正是在这些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形式的背后,文化意识的传承显得更为珍贵。我国云南省永胜地区的他留人用民间歌舞的艺术表达,用带有宗教色彩的粑粑节祭祀形式,传承着精神与文化。这不...
关键词:他留人 粑粑节仪式 观念与行为 
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英译方法探析——以云南彝族支系他留人的饮食为例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年第3期37-42,共6页吕雨欣 罗夏梓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末民国时期云南民族调查的历史民族学研究”(项目编号19BMZ046);四川旅游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神圣与世俗:云南彝族支系他留人的饮食观研究”(项目编号:2020SCTU50)。
云南彝族他留人饮食内容丰富、文化内涵独特,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全球化的趋势,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交往交流成为必然。中华饮食文化的“外推策略”则是其中之一。因此,对他留人饮食文化进行翻译能够充实中华饮食文化跨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 饮食文化 英译方法 彝族 他留人 
永胜彝族支系他留人妇女的社会生活变迁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2020年第8期113-114,共2页李融 
云南省教育厅项目“新中国70年永胜他留妇女社会生活变迁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J0390。
新中国70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民族地区在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也随之改变。生活在云南永胜的彝族支系他留人妇女,她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留妇女的生计方式、日常生活、婚姻家庭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留妇女逐...
关键词:新中国 他留人 妇女 生活变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