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者

作品数:95被引量:11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郝淑艳马春花卢玉玲董军余夏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广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她者”身份认知:体育新闻职业的“性别隔离”被引量:2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82-188,共7页彭华新 赵慧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社会信任建构的记者群体网络公共参与研究”(19BXW097)的研究成果
有关性别和体育的大量文献都表明,体育自古以来就是男性的绝对霸权领域,围绕着有助于加强“历史性别规范”的男性霸权价值观而构建。但这一问题在国内学界尚未得到足够重视。通过深度田野发现,相较于女性体育新闻工作者出现之初,我国体...
关键词:女性体育新闻工作者 职业性别隔离 性别偏见 女性主义 
跨文化语境下异质“她”者的诠释学文化翻译之旅——以郭小橹《恋人版中英词典》为例
《黑河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155-158,199,共5页强云 许俊农 
安徽省教育厅上海外教社委托项目“心智哲学视域下中国文化符号的跨文化认知研究”(SK2018A1166);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家谱通论”(18WZS022)。
《恋人版中英词典》中的女主人公遵循文化翻译的诠释学路径,在跨文化语境下,注重间隔与疏离、调适与融合、改造与重构的文化翻译,而这场诠释学意义的文化翻译之旅在自我与他者、间隔与归属、去己化与化为己有的多重辩证互动中,又促使她...
关键词:《恋人版中英词典》 文化翻译 诠释学 迂回式诠释循环 
在地与她者:女性气质与城市的性别想象
《现代城市》2019年第3期48-54,共7页范红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媒介暴力及其话语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6BXW082)
以北京、上海、杭州三座城市为例,以媒介文本为考察对象,分析城市的媒介形象和媒介话语,发现在建构城市形象时,媒介倾向于将"城市与女性"勾连起来,使用"把城市作为女人创造为文本"这一叙事策略,完成了将城市由空间构形向性别构形的转化...
关键词:城市 性别气质 性别想象 性别构形 空间政治 社会性别 
被重新涂写的她者世界——论现代边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被引量:2
《东岳论丛》2018年第5期99-105,共7页王晓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边地书写研究"(15BZW138)的阶段性成果;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重点科研项目"习近平文艺思想研究"(2015ZD02)的阶段性成果;山东省委党校系统十九大精神专项"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不论是具有边地体验的现代作家,还是身居中国文化中心的作家,都不约而同地将女性作为他们文学理想实现的承载物,塑造出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沈从文、艾芜、端木蕻良、蹇先艾等现代作家对边地女性的倾情描绘,不仅彰显出这些女性独有的女...
关键词:现代边地小说 她者世界 女性形象 
论集体创作范式下的“她者”的书写——以《李尔的女儿们》为例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91-94,共4页陈红薇 吴迪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后英国戏剧中的莎士比亚"(项目编号:10BWW025)的部分成果
由英国女子戏剧组(WTG)和伊莱恩·范思坦共同创作的《李尔的女儿们》不仅是女性莎剧改写的代表之作,更是当代集体创作戏剧的典范。在该剧中,集体创作的概念不仅体现于创作本身,更以"集体作者叙述"的叙事策略贯穿于作品的语言构建:该剧...
关键词:集体作者叙述 前写本 故事性话语 “她者”的故事 
雌雄同体的“她者”——译者主体性视角下宋碧云《啼笑皆非》汉译研究被引量: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55-69,共15页黎昌抱 李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自觉视野下中国题材异语作品无本回译研究"(项目编号:16BYY011);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项目"性别主义视角下<啼笑皆非>林语堂自译与宋碧云他译比较研究"(项目编号:ZCYZ201426)阶段性成果
本文立足译者主体性视角,以宋碧云《啼笑皆非》汉译为例,从译本选择、译语操控、翻译目的、译者认知和视阈融合等五方面分析了雌雄同体的译者主体身份及特定时代背景对译文重建的影响。本文认为,译者作为独立于原文及其作者而存在的翻...
关键词:宋碧云 《啼笑皆非》 译者主体性 雌雄同体 
掌控“她者”——1930年代上海都市文学中的厌女现象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96-100,共5页张勇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现代"摩登主义"文学思潮研究>(批准号11CZW072)阶段性成果
1930年代上海都市生活、文化中摩登女郎的出现,冲击了既有的性别秩序,给都市作家带来了焦虑和恐惧。男性作家在文本中将摩登女郎物化、对象化和色情化,使其成为"恶"的代名词,从而在道德上凌驾、驾驭女性。文本中的厌女现象表现了男性再...
关键词:厌女现象 她者 上海都市文学 1930年代 
“她”与“他”:“她”者眼中的性别形象——对《中国妇女报》人物报道的内容分析被引量:1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55-63,共9页陈飞强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性别和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BKS026)
基于对《中国妇女报》26年间人物报道的抽样调查,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内在的生理形象、职业形象、政治形象、成就形象和外在的地域身份和评价形象等方面探讨主流女性媒介所建构和形塑的男女两性性别形象可以发现,"她"者眼中的两性性...
关键词:女性形象 男性形象 《中国妇女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