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证

作品数:74被引量:13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吴亚楠仇保利张晓明石莉高峰强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中盾安全技术开发公司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在方中,体证相合”的临证辨体选方思路浅析
《时珍国医国药》2024年第10期2414-2416,共3页刘凌云 
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粤教高函[2023]4号)。
在辨证施方的过程中,首要辨体识人,体质可以看作是一个放大的、变慢的疾病状态。体质的确定,是有效并且安全使用方药的基础。方药中可体现出刻下病的病证即时状态,亦可反映出新感与痼疾的病症关系。选择方药的应用指征与证据除了人的病...
关键词:辨证论治 辨体选方 体质 体证结合 
荣格心理学之“共时性”现象与《周易》感应思想的贯通——从本体论到心性论的体证
《今古文创》2024年第26期60-64,共5页李文荣 
学者们往往将荣格提出的“共时性”现象与《周易》中“感应”的思想进行比较与研究。而“共时性”与“感应”之间的关系绝非表面的一个简单对比。荣格从自己的个案、体会以及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角度,阐释了“共时性”这种有意义的巧合现...
关键词:荣格 共时性 感应 《周易》 
“当下”作为一种“生活哲学”的决断——基于“体证时间观”的阳明心学之诠释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50-59,共10页陈群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英美哲学中的时间理论研究”(19BZX101);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2022)。
阳明心学是一种基于“内在意识”与“内在经验”体证、体悟于身心的生命学问,因此它不太致力于纯粹的“知识论辩”,而尤为重视“具体的人”在“当下”的“修身实践”,亦即着力于呈现“生命”能够“直接被给予”的“体验”。“当下”作...
关键词:当下 良知 时间哲学 生活哲学 阳明心学 
牟宗三心学视域对朱子学之可能误解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3年第6期107-117,共11页蔡家和 
学术道统之继承,概有其同之大端,亦不妨其稍异。朱子学兴起后,同时也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例如心学的陆象山、事功学派陈同甫、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等等。历来反对最力的心学派,与朱子同时代的有象山,明代有阳明,当代新儒家则以牟宗...
关键词:牟宗三 朱子 存有不活动 知识 逆觉体证 
体验、体证与见证、论证——孟子“四端”阐释的连续与间断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11期44-50,共7页樊志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15)。
孟子的“四端”叙事在儒门心学叙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四端”叙事不仅是儒家心性学的理论基础,更是儒家王道实践的理论奠基。跳出儒门共同体审视“四端”叙事会发觉其看似连贯的逻辑中存在着某种跳跃与断裂。这与叙事言说者的个体身...
关键词:孟子 四端 侧隐之心 哲学共同体 诠释学 
良知如何先天存在与反观自证?——对良知呈现与假定之争的再思考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10-118,共9页李海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儒家伦理的情感逻辑研究”(19ZXB115)。
在熊十力与冯友兰关于良知是呈现还是假定的争论中,后者较少获得学界的支持。但如果跳出儒家心学义理系统,而对此问题做客观的哲学分析,就会发现传统心学之良知呈现论内含的三个基本观念“良知是本体”“良知先验具足”“良知反观自证”...
关键词:良知呈现 良知假定 良知本体 逆觉体证 熊十力 冯友兰 牟宗三 
音吐清响,明亮洞达
《走进孔子》2023年第3期50-53,共4页林安梧 
“读之觉其元气充沛,淋漓尽致,有充实之美,有光辉之大,有大而化之之圣,亦有知其不可知之之神来之笔。有文献之佐证,有历史之考证,有科学之验证,有逻辑之辩证,有心性之体证。此五证,吾所强调者。刘强先生此著作,作为一部平常讲论之作,充...
关键词:大而化之 体证 日日新 《论语 
体验、体证与见证、论证——孟子“四端”阐释的连续与间断
《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6期28-35,共8页樊志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15)。
孟子的“四端”叙事在儒门心学叙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四端”叙事不仅是儒家心性学的理论基础,更是儒家王道实践的理论奠基。跳出儒门共同体审视“四端”叙事会发觉其看似连贯的逻辑中存在着某种跳跃与断裂。这与叙事言说者的个体身...
关键词:孟子 四端 恻隐之心 哲学共同体 诠释学 
体证文化认知 导引语言觉醒——文言文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策略探究
《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22年第11期55-58,共4页石莉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一线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文章以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为例,探讨文言文教...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语言建构与运用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新课程改革中幼儿园教师阻抗的破解之道被引量:3
《学前教育研究》2022年第11期29-38,共10页姜勇 周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机制研究”(编号:18ZDA336)。
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幼儿园教师如果出现信念结构的失衡或缺乏,就会产生消极抵触、应付了事、反感逃避等阻抗行为。从我国新儒学主张的“逆觉体证”说来看,幼儿园教师要克服这种阻抗,关键在于幼儿园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本心”...
关键词:教师阻抗 “逆觉体证”说 新儒学 课程改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