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类

作品数:156被引量:22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邦凡王克喜张晓芒刘明明吴克峰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燕山大学南京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亚里士多德逻辑与墨家名辩学的不同
《哲学进展》2025年第2期1-7,共7页王永伟 
中国名辩学与古希腊逻辑、以及印度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体系。这三大逻辑体系的产生,基于我们人类都属于同一物种,以及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因此,从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具有共性和同一性的角度说,人类只有...
关键词:形式化 三段论 推类 非形式化 
“君子之辩”:推类及其评价标准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76-83,共8页谷成城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沈有鼎逻辑思想研究”(20FZXB040);中华君子文化基金一般项目“君子之辩”(20JZKT02)。
论辩、修辞、逻辑是当今论证理论发展的三大进路。自先秦始,论辩即作为学术探讨、谏言进策的重要方法。为了区分正确的论辩与诡辩,荀子首先提出“君子之辩”以区别、批判“小人之辩”。秦汉之后,中国传统的论辩术沿袭了先秦推类的论辩模...
关键词:“君子之辩” 论辩 推类 论证 论证评价标准 
基于生存情态差异的广义论证——以《墨子·小取》为核心
《江海学刊》2024年第3期24-35,255,共13页田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弼体用思想研究”(项目号:21BZX061)的阶段性成果。
推类思维以“生生”感通的宇宙为前提,推扩主体视域与情感,推动伦理政治实践。《墨子·小取》几乎没有涉及静态对象的种属、定义、演绎等知识论问题,而是聚焦于行为、情态与目的,其所区分的五种论证范式差别,实质既不是对古代中国字词...
关键词:广义论证 推类思维 生存情态 小取 兼爱 
揆端推类 执一应万——浅论周勋初先生治学中的实证史学方法意识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5期101-106,共6页赵益 
凡是杰出的学者,不仅能够探索真知,贡献优秀的成果,更能够对学术研究本身进行思考,发展出新的方法、视野,为当下和未来提供新的范式。当代著名中国古典研究者周勋初先生,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类学者中的佼佼者。周勋初先生的学术成就,世...
关键词:凤凰出版社 学术成就 学术研究 治学 
“类”的基本内涵及其思维演进
《今古文创》2024年第15期131-133,共3页范甜甜 
贵阳学院2023年硕士培养点研究生科研专项[2023—YJS01]资助成果。
“类”字所见益增,且含义杂出,界说不一。其实“,类”字的多重含义,是随着社会一起发展演变的。“类”的本名是一种兽,后被当作祭品于是延伸出了祭名,祭祀本身就具有求善去恶的职能,于是“类”有了善这种道德属性的含义,直到与族群和万...
关键词: 分类 推类 比类 
基于“类”概念的墨家“三物”论说方法及其运用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63-68,共6页戴春勤 杨国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1XKS020。
中国古人对“类”概念的独特理解,是“推类”思维方法的基础。墨家从善言方面阐发了“推类”思维方法,并提出了“三物”论说方法。将“推类”思维方法与高校思政教育相互结合,能够将思辨理论具象化,有效提升教学效能,讲深、讲透、讲活...
关键词:类同 推类 高校思政教育 
《弘明集》推类思想探析
《逻辑学研究》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张晓芒 张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八卷本《中国逻辑史》”(14ZDB031);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VSZ051);天津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室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思政课重点实验室”(津教学生函[2022]41号)。
南朝梁僧祐编撰的《弘明集》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收录了东汉至南朝齐、梁五百余年间阐明佛法的各种护法论集57篇,在其“弘道明教”的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其中既有对先秦以来...
关键词:《弘明集》 《百喻经》 推类 传统思维方式 
汉代推类思维范式的价值与限度——以王充为中心的考查
《哲学动态》2024年第1期36-45,共10页田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王弼体用思想研究”(编号21BZX061)的阶段性成果。
秦汉思想中常见的推类思维所适用的领域是伦理、政治、法学等人文领域,它是事物关联的去中心化、情境化的建构方式,目的是由说服而通达实践,为事物关系提供指引,并不能直接获得事物的具体规定性,也不适合建构完整而严格的世界图式与知...
关键词:推类 感应 适偶 灾异遣告 
辩名析理:易学“推类”所指与哲学论证模式
《周易研究》2023年第5期77-86,共10页郎需瑞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经学视域下的‘推类’理论研究”(22CZX039)。
“推类”是中国古代逻辑的主导方法,学界以往研究大都借助西方逻辑方法来证成释义,然而中国古代易学逻辑“推类”有其自身的话语所指:“辩名”易学“推类”可知,“推”可以阐释为“推迁”“推移”“推荡”“推配”及“推演”等,“类”...
关键词:易学 推类 中国古代逻辑 话语体系 
赋本义与名物推类铺陈被引量:2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89-98,共10页易闻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24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AZW011)。
“赋”训布、敷、铺,具有铺展、陈列、敷布、溥遍、广大诸义“。赋”是无数单个殊别之物的类聚,广大溥遍的名物铺陈乃是赋体的本质。大赋最得其本,四言一顺的散语长句以其气势力量迫使赋家“极推类而言”,汇聚殊方奇异和想象之物,展现...
关键词:大赋 名物 推类 铺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