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句

作品数:476被引量:604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解植永向德珍范妍南黄劲伟汪维辉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古汉语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上古“是"判断句与“此”判断句之比较被引量:7
《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3期11-15,共5页肖娅曼 
“是”“此”都可处于判断句句首,但调查显示“是”出现于判断句首的比率很高,“此”却很低。“是”主要出现于谓词性词语前,“此”主要出现于名词性词语前。“此”为一个单纯的指代词,“是”则不是单纯的指代词,它还具有超出指代性的...
关键词:  判断句 
“N_1+N(的)_2+便是”的句法分析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2期18-22,共5页周崇谦 
本文分析“N1+N(的)2+便是”的句法结构,论证了“的”可以与名词构成“的”字结构,“便是”仍起判断作用,“N1N(的)2”分别是判断句的主语与谓语。强调“的便是”不是一个语言单位。
关键词:句法分析 “的”字结构 句法结构 语言单位 判断句 名词 谓语 主语 强调 
出土文献"是是"连用后一"是"字的训释问题被引量:9
《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4期34-37,共4页朱城 
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的出土文献中,"是是"连用的后一"是"字不是系词而是副词。文章对此辨析讨论。结论:"是是"连用的后一"是"字可用作系词,但不能一概而论。大致说来,当它用于判断句中,应为系词;当它用于叙述句中,则是副词。
关键词:连用 系词 副词 训释 判断句 出土文献 文章 学者 先秦时期 辨析 
试论有判断词句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层级性——兼论判断词成熟的鉴别标准被引量:11
《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3期24-30,共7页何亚南 舟人 
本文从人们的认知心理和判断句的语用情况两方面探讨了有判断词句产生的原因 ,同时论述了有判断词句发展的层级性。在此基础上 。
关键词:判断词 判断句 汉语语法 助动词 
《周易大传》判断句考察被引量:3
《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1期43-47,共5页曾晓洁 
《周易大传》中的判断句均为无判断词句,但它的判断谓语不一定是名词。其中的“是”字句,颇有特色, 它既有指代性,又有判断性。“为”字句之“为”,它和动宾结构中的动词在形式上有别,在意义上也不同。
关键词:《周易大传》 判断句 判断谓语 “是”字句 “为”字句 
古汉语判断句中的系词被引量:38
《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30-36,共7页冯胜利 汪维辉 
在汉语史研究中,一般认为上古汉语没有系词,系词“是”是战国末期从指示代词“是”发展而来,但指示代词“是”如何转变为系词“是”的问题,至今尚未得到满意的解释。本文提出:上古汉语判断句的构成,其主谓之间必有一固定的语音停顿。根...
关键词:判断句 系词 语法 上古汉语 语音停顿 "是"字 副词 
元明口语中的“判断句+‘(的)便是’”结构被引量:13
《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1期74-76,共3页黄斌 舟人 
本文分析了《元曲选》和《水浒传》中的154个例句。从来源看,该句型是“N1是N2”与“N2是N1”两个句子的糅杂。从结果看,该句型已是当时常用语,且表达特殊的逻辑意义:主谓项是同一关系。句末的“的便是”已经虚化,相当于助词。
关键词:判断句 助词 例句 虚化 句型 口语 句子 来源 
《左传》“也”字研究被引量:6
《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2期72-75,共4页张文国 
“也”字是古汉语中“应用范围极广”的一个助词,而且“白话里没有一个语气词恰恰和他相当”①,深入研究“也”字的语法功能,有助于对古汉语助词的语法功能以及古汉语语法特点的进一步认识。但是,对“也”字在句子中的位置、其所表...
关键词:“也” 《左传》 《马氏文通》 介宾结构 语法功能 名词性成分 现代汉语 判断句 信息结构 句首状语 
重新分析与“所”字功能的发展被引量:27
《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3期50-55,共6页董秀芳 
重新分析与“所”字功能的发展董秀芳一引论“所”字在先秦的主要用法是与谓词性成分组合,使其转化成体词性成分。这种用法的“所”字可以看作名词化标记①。汉代以后,“所”字除继续作为名词化标记外,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功能,即表示...
关键词:“所”字结构 重新分析 判断句 被动句 名词化标记 被动标记 谓词性成分 《马氏文通》 现代汉语 语义结构 
《尚书》无“也”字说被引量:7
《古汉语研究》1994年第2期55-59,共5页钱宗武 
《尚书》无“也”字说钱宗武一部《尚书》竟没有一个文言中常见的高频词“也”。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所有的文言语法书几乎都认为“也”在文言中是个语气助词,主要用于句末,表示判断语气。《尚书)也有大量的判断句,为什么没用...
关键词:“也” 《尚书》 标识功能 修辞功能 语气助词 判断句 现代汉语 句末语气词 语法功能 文言语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