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玉

作品数:210被引量:13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叶舒宪凌雯李芽黄诚李祖文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博物院山东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滕王阁诗
《少儿国学》2024年第22期22-23,共2页(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画栋:有彩绘的栋梁楼阁。南...
关键词:滕王阁 今何在 南浦 佩玉 南昌市 
跟着诗词去旅行 滕王阁
《小读者之友》2024年第10期14-15,共2页
滕王阁诗[唐]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意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早晨,...
关键词:滕王阁 今何在 南浦 诗词 佩玉 悠闲 西山 
千梭万线织“非遗”
《康复》2024年第7期64-64,共1页施伟兴(文/摄) 
刘佩玉,1963年12月生,非遗“三林标布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其创作的“标布团扇”“闻香织绣”“福龙”等作品,巧夺天工,荣膺上海市第二届布艺术(创意)大赛金奖和一等奖。织布刺绣,一生钟爱刘佩玉与织布结缘,源于从小跟着外婆一起生活...
关键词:代表性传承人 标布 纺纱织布 佩玉 纺织技艺 非遗 巧夺天工 
《山海经》夏启“右手操环”解码——佩玉环的史前巨人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4年第2期5-40,共36页叶舒宪 
论文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利用四重证据法,探讨镇原县博物馆墓葬中,史前“巨人”佩玉环和《山海经》夏启“右手操环”的文化意义。史前巨人左手腕部的墨绿色玉环,将问题引向史前的玉环与葬俗文化间的关联。通过考察多个史前遗址考古新发...
关键词:四重证据法 物证优先 出土史前玉环 《山海经》 夏启右手操环 玉镯源流史 
宋代儒学礼制世俗化在仿古佩玉中的体现
《时尚设计与工程》2024年第1期62-64,共3页俞超静 凌雯 
2022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虚拟数字化引领下的宋代服饰用玉活态传承设计研究》(Y202250726)。
玉佩饰是中国古代服饰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宋代仿古佩玉仿制前人之作,两者相似又不同,展现出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发展特质。以出土和传世佩玉、图像及文献资料为依据进行三重互证,分析仿古佩玉的造型特征与象征...
关键词:宋代 世俗化 仿古佩玉 儒学礼制 
美身备德之佩玉——精致的汉代玉璜
《春秋》2023年第6期70-72,共3页井娟 
汉代《礼记·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大戴礼记·保傅》中说:“下车以佩玉为度,上有双衡,下有双璜,冲牙、珠以纳其间,璃以杂之。”汉代将佩戴玉饰视作品德高尚的象征。从出土的汉代彩绘陶...
关键词:玉璜 组玉佩 身份地位 品德高尚 大戴礼记 佩玉 冲牙 佩戴者 
我的“情感教育”之路被引量:1
《人民教育》2023年第17期23-26,共4页吴蓉瑾 
你也许很难想象,作为一名每天都要讲很多话的小学老师,我曾经是一个十分内向、敏感的小女孩。但四位好老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并指引着我走上了漫漫教育之路。我出生在普通的双职工家庭,从记事起父母就十分忙碌,早出晚归是常态。一年级...
关键词:情感教育 小学老师 双职工家庭 班主任 佩玉 教育之路 一年级 
君子质玉 两汉玉印的收藏价值蠡探
《中国拍卖》2023年第8期62-64,共3页蔡典娉 赵宏 
两汉印章作为中国玺印与篆刻史上的大宗,其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自不待赘述。其中,以美玉为质的两汉玉印,由于学术与艺术价值不菲,成为汉印中的典范之作。近年来,随着两汉玉印的不断出土,其所蕴含的独特佩玉风俗、葬玉风尚等文化内涵逐渐...
关键词:汉玉印 佩玉风俗 葬玉葬俗 艺术价值 收藏价值 
君子佩玉
《奇妙博物馆》2023年第5期36-39,共4页梁煜东 钱璐敏(图) 
诗经·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选自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对话尹吉甫“哈皮时光车”穿过时光隧道,将唐哥、宋妹和皮皮狗带...
关键词:时光隧道 《语文》 尹吉甫 悠悠我思 子宁 子衿 八年级 
先秦时期佩玉观念的当代价值探究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2022年第6期152-158,共7页胡一凡 张荣红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基于荆楚文化青铜器和绿松石的文创产品创意设计人才培养》资助成果,项目编号:2022-A-05-(058)-451;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重点基金项目"曾国墓葬出土玉器艺术特征与发展流变实证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CJHIXM-02-202002。
先秦佩玉观念中玉器的内涵从通“神”到通“人”,经历了“巫玉”“神玉”“礼玉”“德玉”四个阶段的延伸和发展。通过分析先秦时期玉佩饰的主要形式、功能等特征,结合当时社会制度的演变,对先秦佩玉观念的发展进行梳理,探究先秦佩玉观...
关键词:先秦 佩玉观念 当代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