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方言

作品数:61被引量:5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蔡国妹刘福铸王丽严奇辉蔡晨薇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莆田学院三明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语文》《学术评论》《艺海》《汉语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莆仙话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闽语莆仙方言的差比句研究被引量:1
《中国语文》2018年第6期681-686,共6页蔡国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清闽南方言戏文语法专题研究”(18YJA740032);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莆仙方言明清以来的词汇与语法演变研究”(FJ20188155);闽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闽江学院)开放基金(TG1807)的资助.
莆仙方言的固有差比式"X+e?+A+Y"(如:我e?大伊)具有三个典型特征:1)体现南方方言共有的"形容词+基准"语序;2)标记词(e?)介引属性谓语而不标记比较基准;3)比较标记(e?)前置于属性谓语,由闽语特征词"解"(会义)历经"表能愿→表肯定→表比较...
关键词:莆仙话 差比句 类型学特征 比较标记 
闽语莆仙方言助词“乞”的强调用法
《南开语言学刊》2017年第1期75-81,共7页蔡国妹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福建莆仙方言与粤琼闽语比较研究”(项目编码:12YJC740003)资助
福建闽语莆仙话中“乞”不仅具有闽语共同的给予义、使役义、被动义和闽南话的遭受义,而且进一步泛化:“乞”也可以前置于无及物性的谓核成分表示强调或突显。论文还参阅早期地方戏剧本和莆田土白圣经追溯“被动义→遭受义→意外义→...
关键词:莆仙话 遭受义 意外义 强调义  
闽语莆仙方言“乞”的后期演化被引量:2
《汉语学报》2016年第4期71-77,96,共7页蔡国妹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福建莆仙方言与粤琼闽语比较研究"(编号:12YJC740003)资助
莆仙话的"乞"在体现闽语共性发展的"给予→使役→被动"之外,又经历了"被动义→遭受义→意外义→强调义"之后期演化。意外义和强调义是莆仙方言"乞"的最大特色。"乞"语义演化应是被动标记后期语法化的一种可能趋势。论文还探讨了莆仙话中...
关键词:莆仙话 遭受义 意外义 强调义 语音弱化  
从莆田话中的父系称谓看莆仙方言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12X期29-30,共2页蔡增 张正阳 
莆田五中师生关于2014-2015年度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立项批准号:JYKT14019)的研究成果
莆仙方言是以中原古语、闽越语音的结合体为主,以逐渐吸取现代语汇和一些外国语为辅的地方话。外地人刚接触莆仙方言时,闻其叽叽喳喳却不知所云,常常比喻为雀舌鸟语。其实,莆仙方言中保留着大量的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语音特点。下面我...
关键词:莆田话 语音特点 面称 莆仙话 中古汉语 背称 上古汉语 雀舌 阴上 阳去 
福建莆仙方言的一种特殊被动式
《闽江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107-111,共5页蔡国妹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YJC740003)
福建莆仙话中"乞"不仅具有闽语的给予义、致使义、被动义,且有一种高频使用的被动式"乞1……乞2":"乞1、""乞2"不仅重现而且同音。该句式与北京话的"被……给"相当,"乞2"、"给"均具有强调功能,但语义特征和句法限制比"给"更为广泛,"乞2...
关键词:莆仙话 强调标记 同音双标记 句法限制 
闽语莆仙方言处置标记“合”的成因探析被引量:6
《汉语学报》2014年第2期13-21,95,共9页蔡国妹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福建莆仙方言与粤琼闽语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003)资助
闽语"和"类介词"合、共"的演化基本遵循"伴随→受益→处置"的语法化路径。当前闽语"合、共"分立并且显示不同形态:闽东福州话"共"功能表义多样,代表较早形态,闽南话处于"合"对"共"的更新之中,莆仙话已完成对"共"处置义之更新。莆仙话"共...
关键词:莆仙话 处置标记“合”的语法化路径 更新 类化 
融合与叠置:莆仙方言词汇的过渡性特征再论被引量:1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35-39,共5页蔡国妹 
福建省教育厅B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BS10157);闽江学院社科启动项目(YSQ1002)
宏观上,"词汇的融合"通过数据表明,莆仙话更接近闽南话而与闽东话稍远,莆仙话的词汇独有率比其与闽南话或闽东话的共有率更高,这是其独立为闽语次方言的一个重要依据;微观上,"词语的叠置"、"词语的合璧"和"词义的泛化"是莆仙话由于地缘...
关键词:融合 叠置 莆仙话 过渡性 
从词义的创新看莆仙方言的过渡性——兼与闽南话、闽东话对比分析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第S1期103-104,共2页蔡国妹 
一般认为,莆仙话是由于闽东话的影响从闽南话中分化出来而形成的一种过渡性方言。因此它具有"混合程度高"、"语音上具有非似榕非榕,似厦非厦"的特点,但往往疏于从深层次系统地研究莆仙方言的过渡性在语音。
关键词:闽东话 闽南话 莆仙话 混合程度 词义发展 对比分析 闽语 闽南方言 动词重叠 常用词 
《莆田学院学报》2008年总目次
《莆田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I0001-I0004,共4页
关键词:妈祖信仰 妈祖宫庙 莆田学院 刘福铸 捕食系统 莆仙方言 莆仙话 学报 连续出版物 目次 
莆仙方言的助词“遘”与“共”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S1期213-214,共2页蔡国妹 
莆仙方言是闽语的一种次方言,较之于闽南方言和闽东方言,莆仙方言的助词研究尚少,本文拟探讨一下莆仙方言的助词"遘"与"共"。莆仙方言中"遘""共"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遘"有两种读音:阴去kau42
关键词:莆仙方言 莆仙话 结构助词 述补结构 动词 状态补语 普通话 述语 闽南方言 闽东方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