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观

作品数:33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苏双碧薛治国周方高张英肖群忠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求是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湘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孟子气节观探析
《华夏文化》2021年第4期17-20,共4页文敏 
新时代,我们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气节精神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个体道德的塑造、国家民族精神气质的养成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一、气节概念的形成“气节”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所独有的概念。在中...
关键词:精神生活方面 个体道德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气节观 思想道德 中国古代社会 价值取向 精神气质 
《颜氏家训》对当代大学生气节观的重塑作用
《文化产业》2020年第7期134-137,共4页尹硕钰 王怡丹 乔锦萍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XJK016BGD027);湖南科技大学2019年度校级SRIP研究项目(课题编号:SYS2019022)阶段性成果。
气节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体现在行为主体的方方面面。当代大学生开始以独立社会人的姿态对外发声,其气节观也在大学学习期间逐步稳定。《颜氏家训》是为后人所称道的家训典范,其中传达出的气节观对大学生人生道路可以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气节观 当代大学生 重塑 
孟子“养气说”与文人气节观——以宋元文人画为中心
《艺术品鉴》2019年第10Z期62-63,共2页陈佳瑶 
本文从先秦、两汉关于'气'的论述谈起,着重分析孟子的'养气说',其中,孟子提出要'配义与道'才能培养成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不仅对文人画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知识分子也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养气说和文人画'之间的契合点都是士人...
关键词:“养气说” 气势 文人画 气节 
中国传统气节观及其对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意蕴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70-73,共4页欧阳辉 林志鹏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大学生网络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6CKS045)阶段性成果
"气节"一词原本由"节气"演化而来,西汉以降,中国人的气节观经历了一个嬗变过程。崇尚气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士人安身立命之道。回顾中国革命历程,气节熔铸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塑造了共产党人独立完善的人格...
关键词:气节 气节观 新时代 党员领导干部 价值意蕴 
宋代士大夫的气节观
《中国研究生》2017年第8期38-41,共4页孙果 
士大夫这一阶层很早就有,古时指的是官僚阶层,也指有名望有学问的读书人,这是一个精英的社会群体。但是宋代士大夫不同于以往的门阀贵族,由于宋代独特的时代背景,宋代士大夫在历史上不仅指代学问、名利,更是高尚气节的化身。关于宋代士...
关键词:治国方针 士大夫精神 官僚阶层 学术论文 研究成果 宋王朝 两宋时期 李庭芝 朝堂 南宋高宗 
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
《枣庄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4-20,共7页王记录 
明清易代的外部刺激和学术发展的内在因由,使传统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在明清之际发生了一系列蜕变,出现了新的思想因素。就"明道救世"思想而言,明清之际的学者更重视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关注社会风习,并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樊...
关键词:明清之际 士大夫 明道救世 气节观 启蒙意识 义利观 
气节观的词源、流变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被引量:6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21-30,共10页詹海云 
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和概念入手研究中华文化与学术,不仅有助于真切理解中华文化的精义,同时也能使先哲修身淑世的正确价值观得以永续传承和发展。本文以中华文化的理想格品内容之一的"气节"作为探讨对象,理解"气节"的来源、发展、变...
关键词:气节 节气 词汇学 词族 理学 
现代秘书气节观
《办公室业务》2011年第A8期4-5,共2页丁端瑞 
现代秘书气节观,是对秘书这个特定职业群体道德领域的专门提炼,主要涉及持身、在位、做事、辅弼四大方面。秘书气节观与秘书的能力素质存在相互关系,对于后者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秘书 气节观 内涵 
黄宗羲与明清之际气节观的重建被引量:2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1期99-104,共6页黄敦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明清之际的士商互动与经济伦理的近代转型"[09YJCZH035];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y071]
从亡国之由的追问中,黄宗羲批评了士人阶层中弥漫的"市井之气"、"乡愿"之学及晚明以来士人不自振拔、逃禅等"风节委地"之士风。他认为,作为遗民的士人,为故国尽死节并非唯一选择,其应然的应世方式是"持子陵之风节",傲活人世,竭力著述,"...
关键词:黄宗羲 气节观 明清之际 遗民 
简论陈三立的文化观
《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4期183-183,199,共2页杨善利 
陈三立的文化观在中西政治、文化的撞击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始终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挺立国人之根本精神;其二是因时达变,贯通中西,逐步实现民主政治思想;其三是注重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为天下国家培育根底深厚的士人,经世致...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守旧观 达变观 气节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