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亚文化

作品数:98被引量:38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何威乔丽华刘怀光寸洋蔡骐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轻小说的阅读效果和审美价值
《文艺争鸣》2024年第9期173-176,共4页于思洋 
互联网技术的变革带来了文学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变迁,基于互联网而兴起的网络文学日益凸显其价值。轻小说作为经过互联网媒介传播的“舶来品”在经受我国本土风情的洗礼之后,逐渐成为当代网络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学范式。数十年间不同阶段...
关键词:轻小说 网络文学 青少年亚文化 文学生产与传播 影视文化产业 审美认知 文学范式 互联网媒介 
趣缘乌托邦:青少年亚文化装扮行动的质性研究被引量:2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47-56,共10页高玉烛 王曦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兴青年群体的利益诉求与政治倾向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新兴青年群体的社会整合”(课题编号:21@ZH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亚文化装扮是青少年群体的时尚表达,既可以体现他们在新时代、新社会背景下行为和精神风貌的特征,还突显了他们在服饰文化、社交圈子等方面的独特风格。基于“具身体现”视角下的情境互动论,本研究以现象学“悬置”方法界定青少年亚文...
关键词:亚文化装扮 青少年 具身表演 身份认同 
怎样利用青少年亚文化来做好心理健康服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年第3期66-67,共2页张宇迪 
青少年亚文化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形成的,被一定数量的青少年所接受和实践的生活方式及对应的价值观念,最终沉淀为青少年的集体人格。心理健康服务者如果了解青少年亚文化,便能与青少年更顺畅地沟通,提升服务的针对性、理解性和尊重性,提...
关键词:青少年亚文化 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发展 文化胜任力 
青少年网络流行语的二次元转向及其意识形态反思被引量:1
《深圳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76-85,共10页燕道成 刘翔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学术湖南”精品培育项目“青少年网络文明建设体系研究”(22ZDAJ006)。
互联网发展孕育了网络流行语这一全新的话语类型。青少年群体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生产者与传播者,他们不拘泥于正统的言说方式,带着特有的创新活力与奇思妙想,运用“二次元”式的话语表达,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在该群体的助推下,网络流...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话语异化 二次元转向 青少年亚文化 意识形态 
网络新词的新特质
《新华文摘》2023年第13期118-118,共1页孟威 
我国青年网络互动兴趣的持续高涨,不仅带来了自身行为习惯的改变,也丰富了社会性话语实践,一个显著现象是网络新词不断涌现,刷新公众视野,突破汉语表达传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网络新词作为网络用户自发创造的一种语汇,杂中外文...
关键词:网络新词 网络互动 表情符号 青少年亚文化 汉语表达 话语风格 网络用户 行为习惯 
以新思路助推国潮产业发展
《群言》2023年第4期33-36,共4页李康化 成思熠 
国潮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供给端引发的品类革新与消费端引发的认知革新,其核心底蕴是“国”,表现形式是“潮”。“国潮热”背后不仅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崛起,更是中国情怀、中国自信的彰显。2000年左右,随着包含嘻哈、滑板、...
关键词:国货运动 青少年亚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情怀 供给端 紧密相连 品牌 表现形式 
万物皆可萌:青少年网络话语萌化现象及其价值反思
《新媒体研究》2023年第4期94-97,共4页刘翔 
互联网时代,青少年不再拘泥于正统的言说方式,他们通过“萌化”的网络话语表达,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彰显自我个性。通过对青少年网络萌系话语的分析,发现网络话语在萌化过程中呈现出异化、灵活性和场景化的表征,并折射出趋同与被认同、...
关键词:网络话语 话语萌化 话语异化 青少年亚文化 
读懂“小确丧”,追寻真幸福——青少年“丧文化”解读
《教育家》2022年第29期10-12,共3页刘朝霞 
2016年以来,“小确丧”进入大众视野,并快速占据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空间。从“废柴”到“葛优躺”,再从“油腻中年”到“佛系”,年轻人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刮起了一阵“丧文化”之风,诸多带有负面色彩和调侃意味的表达成为“丧文化”的缩...
关键词:青少年亚文化 青少年群体 丧文化 中小学生 网络空间 微信朋友圈 微博 大众视野 
青少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畸形“饭圈”文化治理
《广东青年研究》2022年第2期83-91,共9页孙心怡 王志伟 
在当今的偶像塑造中,青少年不再仅仅是追随的客体,而是参与塑造的主体。然而如今这种主体地位已经不再由观众把握,而是在经纪公司和畸形劣质“偶像”、畸形“饭圈”文化的主导下,青少年作为“流量”及经纪公司的数据劳工、网络军队,被...
关键词:青少年亚文化 畸形“饭圈” 偶像文化 文化治理 
风格表达与参与实践:字母化网络语言的话语逻辑
《东南传播》2022年第4期127-129,共3页王珊琪 
伴随着社交媒介使用率的大幅提升,源于“火星文”与饭圈用语的字母化网络语言频频“出圈”,进入了大众日常视野中,其暧昧性与排他性的符号内涵,呈现出浓厚的青少年亚文化特征。围绕青少年文化表征实践形成的字母化网络语言,具有其独特...
关键词:字母化 网络语言 青少年亚文化 风格 话语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