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

作品数:244328被引量:61037H指数:5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李士金程光炜吴秀明李怡陈晓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杜晚香》与晚年丁玲的时代意识
《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116-123,共8页王碧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民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研究”(17ZDA2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丁玲在1982年两次声称今后的写作方向是《杜晚香》而非《“牛棚”小品》。现有研究未曾发现,这个想法并非在两篇作品刚诞生时形成。事实上,上述决定关乎丁玲所理解的时代需要。丁玲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着特殊的历史体认方式,并形成了...
关键词:晚年丁玲 《杜晚香》 80年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分期、审美嬗变与新时代走向被引量:2
《南方文坛》2023年第4期5-18,共14页何平 顾奕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文学经验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9ZDA277。
联系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在时代潮流、文学制度与批评范式的转向,1949年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逻辑起点。1950至1970年代,特定的作家作品、现象思潮、理论资源、组织机构、出版传播,引申出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 审美嬗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 批评范式 出版传播 文学创作 历史分期 时代走向 
问题意识视域中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关系论析
《新视野》2023年第4期22-29,共8页孟宪平 王建振 
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方略研究”(22VSZ024);“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课题“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研究”(22ZDWT10);广西师范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创新项目“毛泽东意识形态动力观研究”(MYYJ22803)。
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在整体结构和具体内容方面满足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过程。拓展和推进文化现代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问题意识,在回答文化现代化的发生之问中协调好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
关键词:问题意识 文化现代化 关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历程、动力与路径被引量:7
《探索》2023年第4期164-176,共13页王威峰 张明海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方法与路径研究”(21ZDA077),项目负责人:张明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向更为主动的过程,是“精神变物质”和“物质变精神”的辩证统一,不但生成了愈发主动的精神力量,而且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实践成就。在...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精神力量 更为主动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以文学史之名重释文学、现代与中国——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103-110,共8页刘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代魏晋风度图像谱系研究”(21CZW017)。
本文从文学、现代、中国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如何以颠覆性的述史方式重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这部著作以文学史的视角重新锚定“文学”的内涵,重新审视既往对现代性的认知,重新界定现代“中国”的文化边界。...
关键词:《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史 现代性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发逻辑、独特内涵及重大价值被引量:11
《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年第4期90-99,共10页于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23ZDA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突出强调“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不仅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特质,而且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和现实路径。在生发逻辑上,“...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个结合” 文化自信 文明形态 
现代化新图景中的中华文化智慧——文化旨趣视域下的现代文明构建被引量:9
《东南学术》2023年第4期1-11,246,共12页管宁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3ZDA081)。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不开中华古代文明智慧的当代运用与创新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得益于中华文化智慧的滋养,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实现了现代转型,而且创造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出...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智慧 文化旨趣 现代文明 
德国《东方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阐释被引量:2
《当代文坛》2023年第4期161-167,共7页孙国亮 牛金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当代名家名作德语译介数据库建设与传播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BZW179。
德国汉学家顾彬创办的《东方向》杂志作为波恩汉学的“机关刊物”,历经34个春秋,译载70位中国现当代作家的276篇作品,发表论及119位中国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238篇,重点聚焦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与嬗变、港台和少数民族文学、汉德翻译理论与...
关键词:《东方向》 德国汉学 译介阐释 
“消失”的美德——19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的学术写作伦理问题
《写作》2023年第3期95-102,共8页史鸣威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新文学学术史研究”(项目编号:20AZW0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百年长篇小说的现实关怀与文体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2JJD750027)。
以学术史、伦理学的跨域视野观之,19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成果有限,直接原因在于,论证双方的问题意识、理论前提各有不同,“幸福”和“使命”的交锋成为话语生产的中心。更深层原因在于,“功利主义”的伦理观念与“义务论”的道德思...
关键词:1990年代文学 人文精神讨论 学术写作 学术史 写作伦理 
史实、诗心与文献: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三个维度
《教育文化论坛》2023年第3期100-108,共9页付星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朝鲜半岛《论语》学史研究”(21XZW011)。
中国古代文学是文学与历史相融合的学科,是文学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中动态演进的文学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需要重视三个维度:一是历史维度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二是作为文学教育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三是东亚文献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
关键词:史实 诗心 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