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

作品数:615被引量:75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梅朱志荣于春海谭宏姣赵宗来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武汉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美术观察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观物取象游心造境——评朱零山水写生的笔墨意蕴
《美术观察》2023年第4期130-131,共2页张萍 
榆林学院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美术经典的文化基因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GK34。
中国山水画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又要具有可观、可游、可居的意境,要达到如此的境界,就需要画家亲临自然山川、观察山川四季之变幻、体验自然之美以内化为创作源泉.古代山水画家深知"师造化"的意义,他们登山穷源,创作出一幅幅经典的山水...
关键词:古代山水画 写生创作 笔墨语言 师造化 山水写生 观物取象 通信信息 创作源泉 
取象外之意 得乾坤之理——夏理斌的绘画艺术
《美术观察》2020年第3期125-127,共3页王胜选 
南朝宋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的美学观点,五代后梁荆浩《笔法记》也提出了"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美学观点。在"象"与"意"方面,主张"象外之意"能够得"乾坤之理"。
关键词:南朝宋 美学观点 《画山水序》 《笔法记》 象外之意 绘画艺术 言象 乾坤 
观空取象——王爱君的艺术实践
《美术观察》2019年第11期128-129,共2页刘巍 
天津市科委项目,项目名称:天津地区艺术家衍生品开发及线上线下推广,项目编号:18JCTPTC67900
当我们仰望浩瀚磅礴的天空和巍峨高峻的山峰时,往往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印象,文学家用散文或诗歌诉诸心中的印象,而艺术家用绘画作品传达心象。在不停追寻和探索艺术本质的过程中,艺术家王爱君建构起了由图像进入心象,进而彻悟存在的艺...
关键词:取象 艺术本质 超验性 绘画作品 心象 艺术途径 艺术家 
缘“物”之意——“齐物见心”的主题意涵与写意花鸟画的当代观照被引量:2
《美术观察》2017年第5期56-61,共6页于洋 
传统文人形态的写意花鸟画重在以花鸟草木寓兴传神,观物取象以写逸趣,凝聚了写意精神的神髓。写意花鸟画的当代拓展,更将中国传统画论中“造物”、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 当代 “物” 观照 题意 齐物 传统文人 观物取象 
齐万物 见其心——当代写意花鸟画传统的延展与活化
《美术观察》2015年第12期54-61,共8页于洋 
在写意花鸟画的千年传统文脉中,以花鸟草木寓兴传神,观物取象以写逸趣,凝聚了写意精神的神髓。写意花鸟画的当代拓展,更将中国传统画论中“造物”、“造化”的理念,与西方哲学对于“万物”概念的阐述相融合,增益与丰富了传统笔墨...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 传统文脉 万物 当代 活化 花鸟画艺术 观物取象 写意精神 
中国画画幅形式的变革与创新被引量:2
《美术观察》2015年第2期128-129,共2页郭艺 
中国画的传统画幅体例渊源极深,大致可分为立轴、横幅、长卷、条屏、册页、扇面、斗方等几大类。作者需根据国画题材取象布局、考虑观者的欣赏习惯和观画场所的不同来决定画幅的长宽比例、方向或顺序。画幅形式决定画面的大小、边缘和形...
关键词:观画 条屏 欣赏习惯 踏莎行 长宽比例 源区 《宣和画谱》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取象 
心与自然的对话——浅谈山水写生的通神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12年第2期84-88,共5页权锦鸿 
中国山水画写生倡导观物取象的学习方法,强调心灵对景物的升华作用,它涵盖了中国画表意写心的深刻底蕴。正如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生,皆为山水传神矣。"...
关键词:山水写生 大自然 中国山水画 对话 学习方法 观物取象 中国画 董其昌 
现代工笔画“虚实”意象散谈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08年第5期80-81,共2页王丽芳 
“象者,像也”。象是物的影像,只有观物,方能取象。但是现代工笔面已不再追求“观物象取其真”和“应物取象”,反对作品再现物象,而是在重“观”的基础上追求“心象”,物象只是心象所借助的工具而已,以意为主,发展到由实入虚,...
关键词:现代工笔画 意象 以意为主 超越自我 美学发展 物象 取象 心象 
立象以尽意
《美术观察》2004年第12期72-73,共2页张乾元 
“意”和“象”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中国画学自古也重视“取象”和推崇“得意”,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定含义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当代中国画创作是否仍需采取古人“观物取象”的审美法则,是否能最终获得文化传统的意蕴,这困...
关键词:画学 中国画 画家 艺术观 审美法则 创作 观物取象 立象 意蕴 中国古典美学 
中国画造形基本原理(上)被引量:3
《美术观察》2002年第7期48-54,共7页毕建勋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所引用过的那句阿拉伯名言——“不结果的树是没有人用石子去打的”,王朝闻先生也很为欣赏,他在《审美心态》第六章就特别提到这一点。 这句话说得实在太好了。但,倘因为挨了石子就断言自己一定硕果累累...
关键词:中国画 画面 物象 观物取象 象形 意象 郑板桥 立象 形象 传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