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

作品数:615被引量:75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梅朱志荣于春海谭宏姣赵宗来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武汉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艺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镜花水月:温庭筠诗词造境取象与华严真幻观
《文艺研究》2025年第1期30-42,共13页刘青海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诗词的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机制研究”(批准号:18JZD021)成果。
温庭筠曾师从华严五祖宗密,与宗密弟子泰恭亦有交游,对大乘禅有所体悟。其诗词的造境取象,受到佛教尤其是华严宗影响。他的名句“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直接受华严宗以双镜或多镜互照阐明“法界缘起论”的启发,通篇对人物的整体塑造...
关键词:温庭筠 宫体诗 观物方式 镜花水月 法界缘起 华严 造境 取象 
邓以蛰美学文本所涉器物图像考论
《文艺研究》2024年第10期17-30,共14页王怀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周易》‘观物取象’审美阐释研究”(批准号:21B ZW064)成果。
邓以蛰的美学思想与20世纪初的重要考古事件密切相关,其中关涉了器物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艺术和美学的影响。邓以蛰以《周易》“观物取象”“制器尚象”等命题为思想基础,概括出中国艺术的独立、生动、自由的审美特质。他认为,艺术应...
关键词:中华美学精神 邓以蛰 制器尚象 观物取象 整一性 汉代艺术 连续性 美学思想 
象与mimesis--《周易》与西方摹仿美学比较被引量:5
《文艺研究》2022年第7期16-28,共13页王怀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以来《周易》‘观物取象’审美阐释研究”(批准号:21BWZ064)成果。
《周易·系辞》在三个层面上表达了“象”的摹仿内涵,传统易象观研究须将易象从“意象”之义转向“摹仿”之义。《周易》以“观物取象”为思想基础,以“象也者,像也”为语义中心,使用“临”“拟”“则”“法”“冒”“覆”等一系列表示...
关键词: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史 观物取象 美学比较 《周易》 易象 摹仿说 易·系辞 
观物取象 传神写照——体育的艺术再现与表现
《文艺研究》2004年第1期118-124,共7页王明旨 
无论中外 ,自古以来人们便创造着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 ,并用艺术的方式去记录、表现这些体育运动。中国有着悠久的体育运动传统 ,它是中国人健体、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为此所作的艺术记录和表现 ,亦具有中国传统...
关键词:体育运动 记录方式 传统艺术 表现形式 内在精神 民族文化 观察方式 视觉思维方式 
捷克国际舞蹈研讨会述要
《文艺研究》1997年第3期149-150,共2页周冰 
捷克国际舞蹈研讨会述要一1996年8月,在联合国教科文国际传统音乐协会、舞蹈文化人类学研究会的邀请并主持下,在捷克古城莱斯举行了该理事会第19届年会及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舞蹈与风格”。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
关键词:传统舞蹈 舞蹈美学 研讨会 文化人类学 观物取象 述要 审美要素 环形框架 审美影响 审美特征 
刘熙载的书法美学思想被引量:2
《文艺研究》1982年第5期122-134,共13页金学智 
在我国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进程中,清代的刘熙载(1813—1881)有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我国古代书论资料是十分丰富的,但浮杂的较多,零碎的较多,采辑转录的较多,而如孙过庭、张怀璀、包世臣等自成体系,
关键词:刘熙载 书法美学思想 书法艺术 形式美 书艺 “意” 观物取象 孙过庭 《易·系辞》 《醉翁亭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