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民

作品数:214被引量:14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王杰黄明同杨海文谢树放张旗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仁民与义战:论董仲舒的战争观被引量:2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22-31,共10页孟兵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27)。
董仲舒在对正义战争的判定上提出了三个原则,以仁爱为原则,以爱民为原则,以血亲复仇为原则。在对春秋时期战争的判定上,根据以仁爱为原则、以爱民为原则,他判定《春秋》中的战争大多数是非正义的。根据血亲复仇的原则,董仲舒认为“春秋...
关键词:董仲舒 战争观 春秋 公羊学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的逻辑进路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第5期20-24,共5页杨启帆 魏长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道德支撑问题研究”(19BKS140)。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的逻辑起点始于“天人合一”的观念,这种观念率先建构起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之上,儒家从“仁”的观念着手,逐步推己及人、推人及物,走出一条“己、亲、民、物”的道德关怀路线,进而提出“仁民爱物”...
关键词:先秦儒家 生态伦理 天人合一 仁民爱物 时禁 
儒家的身体哲学与化解文明冲突的可能路径
《孔子研究》2021年第2期37-46,共10页王晓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体论美学视野中的西方身体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7BZW067)的阶段性成果。
在文明冲突依然频繁发生的21世纪,有关对话的吁求也不断出现。然而,全球性对话不能仅仅依赖临时联结起来的地方性立场。关键的问题是找到可以进行对话的原点,建立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基本观念。由于文明冲突直接伤害的对象是生命,因此,人...
关键词:重身 文明冲突 生命伦理 仁民爱物 
疫病应对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涵育初探被引量:2
《历史教学(下半月)》2020年第11期20-29,共10页余新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宋元以来中医知识的演变与现代‘中医'的形成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175)阶段性成果。
瘟疫是一种古老的存在,是任何民族和社会都会遭遇的一种客观存在。面对瘟疫,不同时空中的民族和社会的反应与应对不同,造成的后果也多有差异。这其中,无疑与民族精神有着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中国社会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积累了丰富的...
关键词:疫病应对 民族精神 仁民爱物 自强而悲悯 节制顺时 
从“天人合一”到“仁民爱物”:生态视域下的孟子哲学研究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70-74,107,共6页单虹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生态哲学思想史研究"(14ZDB005)
就天人关系而言,孟子主张以"诚"为纽带实现"天人合一";就人与万物关系而论,孟子提出"仁民爱物"之说,肯定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就生态保护策略而论,孟子主张"寡欲""养气""不违农时",要求人们克服贪欲,注重对本心的修养。此外,孟子主张"万...
关键词:孟子 生态本体论 生态德性论 生态工夫论 生态境界论 
“仁民爱物”与孟子的生态智慧被引量:6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5期48-54,共7页杨海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唐孟子思想解释史研究"(18AZX011);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孟子思想与干部政德修养"
孟子经由成语敞开的生态智慧,涉及多方面的主题:从物自身的分析看,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带有天定的使命,必须尊重并保护世界的差异性;从审视人对物的僭越看,不要把太多的人为强加给大自然,自作聪明只会更加伤害自然界;从倡导人对物的呵护...
关键词:孟子 成语 仁民爱物 生态智慧 生态文明建设 
从林氏寻谱寻根管窥当代“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民风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8期25-29,共5页郭一丹 
江西省高校人社会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课题"中国西部客家研究"(项目编号:JD149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客家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ZD132)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重庆民间《寻谱记》与《寻根记》为例,以重庆客家人寻谱、寻根的文化辙迹与行动者自我言说为蓝本,结合文献记载与田野调查资料浅描血缘亲情生脉不息、深植人心的当代图景,理解人们"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生活世界,思考寻谱寻根的...
关键词:寻谱 寻根 亲亲 仁民 爱物 
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哲学基础及其启示被引量:2
《理论月刊》2015年第12期36-40,共5页陈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J001)
生态文明建设应该立足于坚实的哲学基础,让人们能够深刻领悟到大自然的本质与奥妙,使人们能够更加自觉和理性地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中国哲学的视阈看,"万物一体"的宇宙存在论、"生生之意"的内在价值论以及"仁民爱物"的条理方法论...
关键词:生态文明 万物一体 生生之意 仁民爱物 
儒家“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意蕴被引量:1
《许昌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103-108,共6页张圆圆 张彭松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以<明儒学案>为中心的中国哲学视阈下的传统学术史思想研究";批准号:14D06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乌托邦视角下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建构研究";批准号:13CZX078;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建构的乌托邦视角研究"批准号:1254G047;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生态伦理的两难选择与整合研究--以现代性批评理论为视角"
对于西方现代性价值观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及其解决路径,生态伦理无法从西方文化内部突破传统观念的禁忌,而开始借助于"东方转向",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中寻找精神资源。与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无我"主题不同,儒家的"仁民爱物"由血缘亲疏的...
关键词:传统儒家 仁民爱物 天人合一 生态伦理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基本价值旨趣和特质探论被引量:5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7-122,共6页王泽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3AZX006);教育部文科基地重点项目研究成果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深刻认识和现实感受,反映着中华民族立身处世和律己待人的哲学智慧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关于做人和怎样做人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价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行为实践的总和,...
关键词:中华民族道德生活 家国同构 天下为公 仁民爱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