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悼亡诗

作品数:23被引量:3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宁付飞亮王亚妮张箭飞黄丽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运城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长安学刊》《文教资料》《文学教育(中)》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世界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武陵春》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的比照诠释——兼论包含的中西诗学和文化背景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23-26,共4页黎孟琼 魏小梅 
诗歌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情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李清照的《武陵春》和艾米莉·狄金森的《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是中美两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悼亡诗。虽然主题相似,但因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作品在表...
关键词:中西悼亡诗 《武陵春》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 
中西悼亡诗异同发微——《诗经》悼亡诗与哈代《1912—1913组诗》之比较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1-2,共2页陈荔弦 
悼亡诗把人人惧怕但又无可逃避的死亡命题推向崇高与纯美的巅峰,成为了一种直面生死的文学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诗经》悼亡诗与哈代《1912—1913组诗》的艺术特色,从语言风格、叙事视角与意象选择入手,挖掘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
关键词:悼亡诗 文化差异 伦理观念 价值取向 
超越生死的爱恋——中西悼亡诗的解读与比较
《文教资料》2016年第22期7-8,共2页张静 郭曼 
悼亡诗是爱情诗的一个独特类型,涉及的是诀别生死恋,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怀念。本文选取中外两首悼亡诗:我国北宋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英国诗人哈代的《旅行之后》,通过解读和比较看出中西方悼亡诗的相似和不...
关键词:中西悼亡诗 《江城子》 《旅行之后》 解读 比较 
跨文化视域下中西悼亡诗的表现诗学——《江城子》、《梦亡妻》之比较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40-43,共4页陈玲 张亚楠 
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都以梦的形式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沉郁凄凉,感情真挚。然而,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差异,东西方的文学特征也不尽相同。中国表现诗学起源于心物感应论,其艺术特征表现为写意、传神、婉约,...
关键词:跨文化视域 表现诗学 艺术特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从互文性视角解读中西悼亡诗《梦亡妻》和《江城子》
《海外英语》2013年第12X期206-207,220,共3页于海利 
悼亡诗是爱情诗的一种独特典型,融合了爱情和死亡的诗歌两大主题。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是中西方著名的悼亡诗,拥有着相同的主题——都是以记梦的方式来悼念已故的妻子,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千古流传。但由于时空差异,中...
关键词:互文性 苏轼《江城子》 弥尔顿《梦亡妻》 
中西悼亡诗之异同研究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年第10期19-24,共6页王秋生 
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项目“中西悼亡诗对比研究”(09YB07)之阶段性成果
本文旨在比较中西方悼亡诗之间存在的异同.文章将从忧伤和独孤的表达、今昔对比、赞美亡妻优点、意象的使用和表达手法等方面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似点;从表达忧伤的方式、回忆爱情的尺度、赞美的内容、悔恨之情的表达、手法的运用和对待...
关键词:悼亡诗 相似点 中西思想 感情相通 文化差异 
异曲同工之妙的中西悼亡诗——比较《江城子》和《安娜贝尔·丽》被引量: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72-75,共4页洪娇娇 林玉鹏 
苏轼的《江城子》和爱伦·坡的《安娜贝尔·丽》是中美两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悼亡诗。虽然主题相同,但两者的写作手法、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文章分析了这两首诗词的异同以及产生差异的主客观原因,以发现这两首悼亡...
关键词:江城子 安娜贝尔·丽 中西方差异 
浅析中西悼亡诗中的文化差异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88-90,共3页方世华 王静 
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西方文化以物本为主体,西方诗偏于阳刚,中国古代诗则偏于阴柔。若以爱情为经,死亡为纬,那么通过诗人微颤的手细密织成的就是一首首痛彻怀想的悼亡诗。美学激情既是包含着快乐,也包含着悲戚与恐惧。对物是人非的感...
关键词:文化 诗经 悼亡诗 
千呼万唤总关情——几组中西悼亡诗的比较被引量: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361-363,372,共4页刘薇 
悼亡诗是爱情诗的支派,有着抒情诗的"亚种"之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发展各有侧重。在对几组中西悼亡诗进行分析和比较之后,我们发现,虽然诗人处在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相隔着几十,甚至几百年,然而他们的作品却不乏相似、相...
关键词:悼亡诗 中西文化 意境 
从《鹧鸪天》和《梦亡妻》的对比看中西悼亡诗的差异被引量:2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189-191,共3页蒋倩 
中国北宋诗人贺铸的《鹧鸪天》和英国十七世纪诗人弥尔顿的《梦亡妻》同为悼亡诗,同样真挚感人,但二者在表达方式、感情基调方面却有较大不同:《鹧鸪天》通过大量平实朴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意象来表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悲中有痛...
关键词:悼亡诗 《鹧鸪天》 《梦亡妻》 表达方式 感情基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