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罪过

作品数:322被引量:930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陆诗忠刘宪权李永升杨兴培侯国云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单位犯罪归责论:从单位主观罪过出发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5-18,共14页马卫军 魏同强 
2023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被害人自我决定权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YB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讨论单位犯罪时,应当认可单位意志这一概念。其内涵为“实施单位行为乃由决策机构依决策程序决定”+“行为目的乃为单位利益”。在注重单位自身过失的同时,也要看到单位监督过失的重要意义。单位对结果不发生的支配可能性乃监督过失的本...
关键词:单位犯罪 组织体责任 监督过失 单位犯罪归责 
污染环境罪的主客观要件与竞合关系
《人民检察》2024年第14期43-44,共2页黄晓亮 
刑法第338条规定了污染环境罪,对该罪之犯罪构成特征的理解及司法认定,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长期以来均有较大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相关案件的处理,有必要予以深入地分析和讨论。一、污染环境罪中主观故意的确定对污染环境...
关键词:污染环境罪 主观故意 主观罪过 混合罪过 司法认定 竞合关系 认识分歧 主客观要件 
证据法学视角下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辨析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111-118,共8页李会彬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传统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关系的反思及其重新界定研究”(20BFX068)。
将污染环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认定为单一的故意或者过失的观点,会造成该罪的处罚间隙问题,也不符合司法实践中的实际情况。污染环境罪为双重罪过形式犯罪,故意和过失污染环境的行为均可构成污染环境罪。刑法之所以将污染环境罪设立为双...
关键词:证据法视角 污染环境罪 主观罪过形式 双重罪过 
后疫情时代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主观罪过解构——以定罪结果与量刑结果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中国卫生法制》2024年第2期1-7,64,共8页贾迪 谢雄伟 陈萍 
广东省社科规划2022年度常规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生物安全刑事立法保障研究”(GD22CFX05)。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主观罪过存在不同的争议,选择不同的主观罪过会产生不同的理论结合路径。采取犯罪结果分层论能够澄清行政犯的罪过判断要素,通过区分定罪结果与量刑结果辨析质与量的双重定罪标准,确定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主观罪过。...
关键词: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法定犯 犯罪结果分层论 
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与司法适用被引量:1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何强 
安徽法治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第五批招标课题“企业合规改革的现实问题与纾困路径”(项目编号:FZSH2022CX-17);国家民委日本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课题“日本灾害事故的刑事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23RBYJGL-12)。
关于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应当坚持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主义,将生态环境本身作为该罪的保护法益;此种法益立场决定了该罪为行为犯,其不法评价重点在于是否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关于该罪的司法适用,一方面,应证明该罪罪状描述的非构成...
关键词:污染环境罪 环境法益 行为犯 主观罪过 司法适用 
刑法中个人信息的界定标准与规则
《人民检察》2024年第6期51-52,共2页欧阳本祺 
A公司、张某、方某等人侵犯个人信息案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客观行为、主观罪过等多方面的难题,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解决上述难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刑法中的个人信息,这涉及个人信息的识别性标准和场景化认定。一、刑...
关键词:主观罪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保护法益 客观行为 个人信息 代表性观点 识别性 界定标准 
过失危险犯之提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罪过认定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28-35,共8页王贤玉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主观罪过的争议由来已久。理论上大致存在过失说、故意说与混合罪过说等主张,各学说内部又存在不同观点,可谓莫衷一是。故意说无法完全说明本罪的构成要件,应连同其修正一并被否定;混合罪过说背离我国刑事立法与理论,...
关键词: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主观罪过 后疫情时期 法定犯时代 过失危险犯 
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中研发者刑事责任的认定——以ChatGPT为例被引量:8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年第9期103-113,共11页储陈城 魏培林 
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利益衡量视角下刑法规制尖端网络技术问题研究”(21FFXB071)。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给社会带来福祉的同时,也蕴含着潜在的刑事风险。对涉及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中研发者的不法与责任进行判断,有助于明确刑法介入人工智能技术风险的边界。涉及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犯罪中研发者行为不...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客观归责 主观罪过 
污染环境罪若干问题研究——兼评《刑法修正案(十一)》有关规定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陈宸 姚洪涛 
污染环境罪的立法变革体现了从严惩处的立法精神,《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污染环境罪的修订具有积极效用。我国法律在规制污染环境罪方面仍然存在主观罪过规定模糊、空白罪状过于宽泛、保护法益模糊等问题。应增设过失构成污染环境罪的...
关键词:污染环境罪 主观罪过 空白罪状 保护法益 
刑法教义学视角下的高空抛物罪相关问题分析研究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3年第13期139-141,共3页刘昕悦 
随着《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施行,高空抛物行为正式进入刑法,高空抛物罪成为一项专有罪名。与此同时,在刑法理论学界针对高空抛物的解释论领域的各种争论也是如火如荼。本文从刑法教义学的视角,对高空抛物的法益归属、主观罪过形式以及...
关键词:高空抛物罪 法益归属 主观罪过形式 情节严重 教义学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