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居作用

作品数:27被引量:2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宛容兰文杰杨梅岑国桢刘艳艳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教育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基础教育论坛》《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文学教育(中)》《祝您健康》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被引量:1
《文学教育(中)》2016年第3期18-21,共4页刘艳艳 
传统言论认为,法西斯主义之所以产生,是由希特勒个人的邪恶和纳粹意识形态的欺骗性造成的,或者是由德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因素,错综复杂交织而成的结果,但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发现:纳粹主义存在于人的心理结构。本文从心理...
关键词:群体心理 权威主义性格 自居作用 逃避自由机制 
干部欺上瞒下的心理逻辑分析
《国家治理》2015年第45期14-22,共9页徐彬 阮海青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象地形容了部分领导干部欺上瞒下的现象。这种欺上瞒下主要是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不作为、慢作为、不敢为,以致贻误工作或者造成不良影响及后果,严重影响党群...
关键词:逻辑分析 科层组织 自居作用 价值取向 政治生活 科层制 开拓进取精神 太平官 人民事业 党性修养 
杜甫与“丧家狗”——论杜甫的自居作用在诗歌中的表现
《山花(下半月)》2015年第6期123-124,共2页张东艳 
杜甫自称"丧家狗"的心理动因是自居作用,自居作用在其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表达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或理想受挫的窘迫状态时,以孔子自居;二是表达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或怀才不遇的失意时,以屈原、贾谊、司马相如、扬雄、阮籍...
关键词:自居作用 丧家之狗 政治理想 心理动因 醯鸡 《韩诗外传》 致君 壮游 发同谷县 干谒诗 
父亲的影响力
《基础教育论坛》2015年第4Z期40-42,共3页沈农文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确立父亲的形象,树立为父人格,表现父爱情境,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为父亲的形象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良好的父亲人格和深刻的父爱有助于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父亲的形象确立父亲影响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关键词: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 人格学 性别差异 恋父情结 自居作用 情感效应 窦燕山 违法犯罪 性别角色 
欲望不息 生命不止——《玫瑰门》的精神分析解读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年第1期75-76,共2页吴兴男 
铁凝的《玫瑰门》书写了三代女性的成长故事,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涉及了许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弗洛伊德的"自居作用"和"超自我"的理论,对主人公姑爸、眉眉进行精神分析解读。此外,本文还尝试运用解析...
关键词:《玫瑰门》 精神分析 自居作用 超自我 欲望 
高等教育人才健康心理构建之我见
《中国人才》2012年第04X期21-22,共2页丁西省 
矫正不良心理表现,促进身心健康,是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普遍关注和正在实践探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心理健康对于高等教育人才成长的重要意义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否得到提升。
关键词:心理健康 人才成长 心理素质 自居作用 教育工作者 适应性教育 心理潜能 综合素质 社会适应能力 政治理论课 
强迫性重复、自居作用与盲目的自我——苏雪林反对鲁迅的精神分析阐释
《大家》2011年第23期10-10,共1页邢红静 
苏雪林"反鲁"的前后因果,众说纷纭,从表面上来看,是"一个握手惹的祸",但是,一些学者更关注从心理人格层面剖析苏雪林反鲁的"动因":一是"精神分析"说。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出发,认为苏雪林试图得到鲁迅这个精神父亲的认同但被无情拒绝...
关键词:苏雪林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鲁迅 自居作用 强迫性重复 自我 父亲 妖魔化 文艺批评 双重人格 
个性自居作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被引量:1
《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4X期54-56,共3页石丽媛 
当个体在现实中难以获得成功、满足时,个体将会把自己比拟成幻想中的胜利者,或其他成功的代表人物,以减少自身遭受挫折的痛苦或焦虑。
关键词:自居作用 学习态度 教学效果 心理机制 人格发展 行为方式 间接兴趣 自我价值 言行举止 自我效能感 
在“天”和“上海”间挣扎的人们 对张爱玲《心经》中人物形象的再认识被引量:2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80-82,94,共4页杨梅 
从《心经》的"厄勒克特拉情结"入手,从本能的角度出发,借助弗洛伊德人格建构理论,剖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许小寒、许峰仪人格中本我与自我的冲突。同时,关注小寒对其母的自居作用和许峰仪选择绫卿行为中所表现的强迫重复现象,并试图分析...
关键词:本我与自我 自我防御 自居作用 强迫重复现象 
她迷失在“生育观偏执”中
《祝您健康》2001年第7期16-16,共1页滕修胜 
婚后的妍一直希望生个女孩。怀孕后,她担心怀的是男孩,便上医院要求做 B 超检查。医生说刚刚怀孕还不能鉴别胎儿的性别。为此,她吃不香、睡不宁,常常在梦中惊醒。妍的丈夫鸣对此很不理解,对妍说:"我家三代单传,按常理你应该希望生个男孩。
关键词:生育观 自居作用 心理医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