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认同

作品数:1029被引量:3542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明跃玲孙九霞王志清祁进玉罗彩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青海民族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根在东方:匈牙利“鞑靼传说”中的选择性历史记忆
《青海民族研究》2023年第4期136-141,共6页都达启·萨日那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19—20世纪国外收藏多种失传记音符号记录蒙古语口头文学汇编、选译与研究”(批准号:20VJXT010)阶段性成果。
匈牙利人的起源传说对后来产生的“鞑靼传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匈牙利民间流传的“鞑靼传说”源于“蒙古征匈牙利之役”。但它选择性地反映了历史,淡化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创伤性,甚至被重构成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一般历史记忆。这...
关键词:起源传说 “鞑靼传说” 历史记忆 族群认同 匈牙利人 
少数民族女性在短视频使用中的身份建构与族群认同——基于“抖音”和“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分析被引量:1
《青海民族研究》2023年第1期136-143,共8页金强 郭朝阳 
女性成为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内容贡献者与视听收看者。少数民族女性使用短视频平台进行自我形象展示已成为常态。这一方面促进了少数民族女性的自我学习教育与观念行为革新,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少数民族女性的媒体形象,形成对文学和电影等艺...
关键词:少数民族 短视频 差异化 族群认同 
论拉萨“藏回”/“甲卡切”(“■”)群体族群认同与族群定位的历史嬗变被引量:1
《青海民族研究》2021年第4期113-122,共10页王蓓 
拉萨藏回群体在祖先移居拉萨后的数百年间完成了文化特征和心理认同上的本地化。作为当地社会中的少数族群,该群体采取种种策略不断增强内部凝聚力并维持与其他族群之间的边界,从而始终维系了成员个体对族群的较强认同感;另一方面,这一...
关键词:藏回 甲卡切 族群认同 族群定位 
生存理性与族群认同——基于中亚东干人族群认同历史过程的个案观察被引量:2
《青海民族研究》2019年第3期19-25,共7页张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亚回族侨胞的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批准号:18XZZ007)阶段性成果
中亚东干人是在域外定居民族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群体。自清朝同治年间迁移至中亚以来,虽然经过了与当地民族一百多年的杂居和相处,但东干人仍然在语言、习俗与生产方式等方面保持了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形成了中亚东干人...
关键词:东干人 族群认同 历史过程 生存理性 
边界·建构·认同——甘肃省会宁县赵氏家族民间信仰研究被引量:4
《青海民族研究》2018年第3期204-210,共7页韩学谋 
大理大学博士科研启动费项目<族群.民族.国家:多元认同视域下族际关系研究>(批准号:KY1696210910)阶段性成果
赵氏家族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会宁县、靖远县等地,该家族现在的民族身份为汉族,但从根源来说,他们是蒙古人后裔,属于转换民族身份家族~①。赵氏家族民族身份转换之后,他们的民间信仰也经历了一个转换过程,本文通过对赵氏家族民间信仰现状...
关键词:转换民族身份家族 民间信仰 族群边界 族群认同 
跨国流动、商贸往来与灵活公民身份——边境地区缅甸华人生存策略与认同建构之研究被引量:11
《青海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7-12,共6页段颖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胞波情谊"与中缅关系--人类学视野下的区域;国家与社会>(批准号:12CSH067);2017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委托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与中缅边境民族关系研究>(批准号:2017-GMF-013)阶段性成果
1988年后,中缅之间的边境贸易日趋繁荣。通过对中缅边境地区缅甸华人商业往来与族群互动的人类学考察,本文聚焦于缅甸华人:一是如何运用自身的族群网络经营跨境贸易;二是如何利用缅甸华人的身份从中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中获益...
关键词:边境贸易 跨国流动 灵活公民 缅甸华人 族群认同 生存策略 
中间群体、边民与他者——贵州穿青人的族群形成和认同被引量:1
《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1期61-64,共4页李思睿 
穿青人是包含有多种族群成分的人们共同体,在历史上属于华夏边缘的中间群体,形成了一种中间化的心理和认同。在民族国家的建构中,由于忽略了地方文化的复杂性,穿青人被官方识别为汉族的一支,导致族群的外部分类和内部认同呈现出较大的...
关键词:族群形成 族群认同 中间群体 穿青人 
族群认同、族群认同变迁及族属标示及认同被引量:4
《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33-37,共5页袁同凯 朱筱煦 孙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研究>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3BMZ064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个地区的人群交往更为密切,频繁的接触使人们在多元复杂的社会格局中愈发关切自己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更加注重与他群体的特质区分与互动关系。族群认同与变迁以及族属标示与认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族群认同 族群认同变迁 族属标示 动态性 
《青海民族研究》“土司学研究”专栏征稿启事
《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184-184,共1页《青海民族研究》编辑部 
《青海民族研究》自2010年发表首篇《论土司与土司学》、首辟"土司学研究"专栏以来,在土司学界产生了极大影响。为了将此栏目做大、做强,本刊拟从2017年开始,增大本栏目发文频度。现根据土司学研究发展趋势,以及培育中国土司学研究后...
关键词:土司学 青海民族 论文选题 族群认同 区域开发 发展趋势 国家认同 青海省西宁市 张科 
持续性族际接触、文化认同与“文化涵化”的范例——以土族语借词研究为个案被引量:3
《青海民族研究》2015年第4期43-47,共5页祁进玉 牛慧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2BMZ041;2014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4GXS4B056;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荣达教育资助基金"2013年度项目;编号:RDZG13010的阶段性成果
一般而言,因族群之间持续性接触而导致一方或双方的语言使用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往往被归于"文化涵化"的范畴。族群之间因语言接触而导致某一族群的语言发生变化的案例很多。语言变化一般出现两种情形:因语言内部规律所引起的演变;因语...
关键词:语言接触 文化涵化 变迁 族群认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