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生

作品数:420被引量:346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曾琪宋剑华邵国义任翠英罗小茗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讲师团系统科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伤逝》:以轻击重的叙事力量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年第1期66-68,101,共4页杨聃 
《伤逝》的叙事美学中存在着一种轻逸与沉重的美学对立:以减轻语言的分量来反衬现实的沉重。文本以“轻”载“重”,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现多重复杂的象征空间,在轻与重的反差中,将现实的困境转化为深邃的思考,在反抗绝望中寻找新的生路...
关键词:《伤逝》 涓生 反抗绝望 鲁迅 叙事艺术 
未被启蒙的启蒙者———《伤逝》人物涓生分析被引量:3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年第5期4-7,共4页陈子丰 
在《伤逝》的感情世界中,涓生一直以启蒙者的姿态出现。然而其自身恰是西方思潮下未完全启蒙个体的代表。脱离传统文化根基的同时,对于西方人文主义理解的片面性导致其存在感、价值感的缺失,不得不依靠启蒙他人或战斗等行为完成自我确...
关键词:《伤逝》 涓生 启蒙 战斗 个人主义 
简单的公式 复杂的故事——从力学角度对比分析子君与莎菲的人物形象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年第7期48-52,共5页陈蓉蓉 
导言人类社会中的各门学科是相通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现在我们不断尝试着让学科的研究进行交叉和融合,改变文学给人们留下的感性、玄虚、理论化的印象。恰好我是一个在文理科选择上优柔寡断的人,也就注定难以磨灭对理科的一点点留...
关键词:子君 人物形象 莎菲 涓生 文理科 个性主义 人类社会 人生道路 婚姻家庭 女性价值 
《伤逝》的主题学阐释——从爱情母题角度切入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6年第7期29-33,共5页隋清娥 
关键词:《伤逝》 母题 涓生 子君 主题学 男权意识 娜拉 绝望心理 主题意蕴 现代知识分子 
从“孔乙己”到“新青年”——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意象系列的解读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5年第12期62-68,共7页胡健 
关键词:鲁迅小说 魏连殳 涓生 《狂人日记》 子君 夏瑜 《伤逝》 孤独者 幸福的家庭 救救孩子 
分裂叙述下的虚妄爱情——从叙述者角度读《伤逝》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5年第10期70-71,共2页许香宏 
《伤逝》自一九二五年诞生以来备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它出自于鲁迅的手笔,也来源于作品本身穿透时间重围散发的诱惑力。几代的读者和研究者以探寻的目光对这部颇具现代意味的小说追根溯源、考察勘订,试图将作品深处蕴藏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关键词:《伤逝》 涓生 子君 大白于天下 穿透时间 现代意味 一九 精神分析 第一人称叙事 金戒指 
空洞的平等,错误的爱情,虚伪的人物——重读《伤逝》被引量:3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5年第4期29-32,共4页张军 
关键词:《伤逝》 涓生 子君 爱情理想 娜拉 《故事新编》 启蒙者 讽刺意味 三个星期 我自己 
《伤逝》与鲁迅的婚恋观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5年第3期82-84,共3页邹永常 
关键词:《伤逝》 涓生 子君 朱安 婚恋观 个性解放 家庭琐事 金戒指 我自己 深层意识 
男性视角文本——《伤逝》《幸福的家庭》合论被引量:3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5年第3期84-87,共4页杨惠 
关键词:《伤逝》 幸福的家庭 男性视角 子君 鲁迅小说 小说史 涓生 《彷徨》 《小说月报》 男性作家 
爱与自由的悖论——再读《伤逝》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5年第1期108-109,共2页杜若松 
关键词:《伤逝》 涓生 子君 鲁迅小说 叙述角度 女性解放 自省意识 三个星期 我自己 个性解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