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见

作品数:87被引量:5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开玺刘黎冯尔康马林祝秀权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胡适当大使
《新文学史料》2023年第1期4-33,共30页朱正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请胡适去美国做非正式的外交工作。9月7日,蒋介石约见他,9月8日,他就启程出国了。10月8日到达华盛顿。10月12日,胡适和王正廷大使同去觐见罗斯福总统。觐见之后即打电报向蒋介石报告:今天与大使觐见总...
关键词:罗斯福总统 抗日战争 王正廷 蒋介石 胡适 觐见 大使 
厄鲁特蒙古热河觐见与乾隆帝的西北决策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1-5,共5页汤斌 于艳玲 张守义 
2021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从厄鲁特蒙古首领的热河觐见看清代民族政策”(20211042)。
乾隆十九年(1754)至二十年(1755)是清政府高层处理准噶尔问题的关键时期。这期间,清政府对准噶尔的政策是:和平相处,严加防范;在其内讧爆发后,积极接纳归附的厄鲁特蒙古首领,通过他们了解准噶尔内部情况,从观望到下定决心进军西北,统一...
关键词:厄鲁特 准噶尔 热河 归附 
同光之际的西礼知识、体验与译介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2年第10期82-96,共15页蔡纪风 
随着外使入觐问题引起争议,“西礼”成为同治朝野普遍关心的议题。有关西礼形制与规模的种种知识使儒家觐礼的政治意涵被普遍化,引发士林重新看待中西礼仪之争,也为清廷在被迫接受外使以西礼入时留有一定的思想回旋余地。光绪初年,清廷...
关键词:西礼 觐见 朝春会规 旅行书写 
同光之际的西礼知识、体验与译介被引量:2
《学术月刊》2022年第4期197-209,共13页蔡纪风 
随着外使入觐问题引起争议,“西礼”成为同治朝野普遍关心的议题。有关西礼形制与规模的种种知识使儒家觐礼的政治意涵被普遍化,引发士林重新看待中西礼仪之争,也为清廷在被迫接受外使以西礼入觐时留有一定的思想回旋余地。光绪初年,清...
关键词:西礼 觐见 朝眷会规 旅行书写 
翻译批评与译作功能:析《乾隆英使觐见记》之旧译今用被引量:1
《外国语》2022年第1期111-118,共8页刘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英早期外交中访华使团翻译研究”(17XJC740004);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马戛尔尼访华使团记录文献汉译研究”(SISU2020YZ09)。
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日记刘半农译本《乾隆英使觐见记》是民初文学翻译规范下的通俗读物,却成为当前相关研究的重要史料。译作功能的转变可从翻译批评的角度言说。本文审视翻译批评如何既描述又建构《乾隆英使觐见记》不同时期的译作功能,...
关键词:翻译批评 译作功能 价值哲学 《乾隆英使觐见记》 翻译规范 
清代西藏喇嘛使团觐见护送与安全相关法律问题
《故宫学刊》2021年第1期104-113,共10页张剑虹 
西藏喇嘛觐见往返北京途中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在清初已存在,时有遭遇抢劫的记载,然而,朝廷从立法的角度回应此问题则以乾隆朝为主,乾隆皇帝为解决该问题进行了制度上的设计,这种设计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为后代所继承。乾隆朝的改革...
关键词:西藏喇嘛 觐见 护送 安全 
十三世达赖从出走到入京觐见相关问题考述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47-55,71,156,共11页陈鹏辉 
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委托课题“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演进视域中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研究”(项目号:XT-WT20181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的历史发展,到了晚清时期遭遇了日益严重的外来挑战。1904年,在侵藏英军逼近拉萨的危急时刻,十三世达赖出走实属情势所迫,其赴俄倾向实为德尔智所蛊惑,但其对俄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不同...
关键词:十三世达赖 张荫棠 暂缓回藏 入京觐见 
刘半农《乾隆英使觐见记》:翻译之发挥与研究之盲从被引量: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111-118,共8页刘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英早期外交中访华使团翻译研究”(17XJC740004);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马戛尔尼访华使团记录文献汉译研究”(SISU2020YZ09)。
《乾隆英使觐见记》是刘半农翻译的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日记,该书现已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史料。然而其依据的底本并不权威,译本带有清末民初文学翻译规范的痕迹,是特定历史语境之产物,它作为研究史料的合法性令人质疑。对《乾隆英使觐见记...
关键词:刘半农 乾隆英使觐见记 乔治·马戛尔尼 翻译规范 学术规范 
“诗意”的历史能动性——论《乾隆英使觐见记》的中国形象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88-96,共9页巩晓琳 
《乾隆英使觐见记》为1793年英国访华使团钦使马戛尔尼的访华日记,作为使团来华的见闻实录,该文本是此事件的核心文本,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该文本塑造了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但中国形象的“诗意性”,不仅是历史文本中一...
关键词:《乾隆英使觐见记》 马戛尔尼 中国形象 新历史主义 后现代 
东归土尔扈特等部首次参加热河觐见、授封人员及相关史料考被引量:2
《满族研究》2021年第3期44-50,共7页陶晓姗 
1771年土尔扈特等部东归是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乾隆帝派人护送东归土尔扈特等部代表,从伊犁出发前往热河觐见,并于九月十七日,宣布封赏谕旨。但东归土尔扈特等部首次参加热河觐见、授封人物却因种种原因有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情况,而学...
关键词:土尔扈特 乾隆三十六年 觐见 授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