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文人

作品数:32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向菲张岗方胜李菁张斌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陇东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牡丹江大学学报》《求索》《中州学刊》《安顺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庆阳市科技计划项目陇东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立功”不朽与中晚唐文人自我作品的保存、编纂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8期42-44,共3页杜光熙 孙春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晚唐文人自编文集与文学演进研究”(课题编号:18BZW048)。
“三不朽”中的“立功”信念,对中晚唐文人的自我作品保存与编纂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这突出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借助诗文投献以促进仕途发展的尝试,促进了中晚唐文人自我作品保存、编选行为的成熟。其二,一些取得更高政治成就的文人,力...
关键词:三不朽 晚唐文人 立功 编纂 
论晚唐文人的普遍流寓现象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汪钰 
晚唐时代是文人普遍流寓的时代,出现了普遍流寓现象。当时文人主要流寓方式以贬谪、入幕、避乱与在京师蹭蹬科举为主。而因为僖宗、昭宗或曾出奔蜀中或曾为军阀劫迁,故出现了从龙流寓与扈从不及而被迫流寓这两种特殊的流寓方式。这一时...
关键词:晚唐 文人 流寓 流寓意识 
试论唐末的“僧侣伴直”现象被引量:1
《中州学刊》2023年第5期155-161,共7页傅绍良 
国家社会学基金重点项目“唐人朝事诗歌与唐代政治生态研究”(18AZW007)。
寓直是唐人在朝为官时期的重要职守之一,中晚唐时期,朝官们为了消解夜晚独宿宫禁时的寂寞,多借用习禅来静坐养心,白居易、郑畋、郑谷等人诗中多有直接表现在寓直之夜学禅的情形。唐代末期,朝官在宫廷寓直时会邀请僧侣陪伴,出现“僧侣伴...
关键词:僧侣伴直 内道场 中晚唐文人 品茶谈静 
论中晚唐文人的“隋堤柳”书写被引量:1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54-58,77,共6页李静 
柳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意蕴丰富的意象。大业元年(605),隋炀帝修通济渠以达江淮,两岸所植柳树后世称为“隋堤柳”。唐中后期,文坛出现了大量以“隋堤柳”为主题的诗作,其中以白居易《隋堤柳》、韦庄《河传》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亡国意象...
关键词:隋堤柳 运河 亡国意象 
从裴铏《传奇》看晚唐文人的“末世”心态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73-78,111,共7页张煜 
《传奇》表现出作者浓重的出世思想和隐逸心态,身处晚唐乱世,文人救世未果,最终对朝政丧失信心,转而求仙问道得以解脱。这与裴铏的道教兴趣和唐代的道教文化有关。豪侠小说与藩镇割据紧密相连,也具有仙道色彩,反映了晚唐文人对于社会现...
关键词:《传奇》 裴铏 晚唐 文人心态 唐人小说 
中晚唐文人音乐文学探讨
《文艺争鸣》2021年第2期182-184,共3页黄澈 
引言中晚唐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年代风貌,此时期的文学作品可通过配乐演唱的形式出现,呈现了活跃的态势。中晚唐文人在音乐创作上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乐府、诗声等等,并且很多文人将音乐、诗歌、酒宴等融合在一起,为音乐文学发展注入了新的...
关键词:音乐文学 文学作品 晚唐文人 中晚唐时期 格律 乐府 音乐创作 体式 
试析逐臣群体的兴起与中晚唐文人水墨画的嬗变被引量:1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19-25,共7页王陶峰 
中晚唐文人水墨画坛由仕途失意被贬谪、放逐的"逐臣"群体为主导,为从逐臣心态、士人性格形成的角度,研究中晚唐文人水墨画风兴起、嬗变提供了新视角。文人水墨画从对外在事物细节逼真的描摹转向表现画家心灵世界的真实,绘画美学从汉唐...
关键词:中晚唐 逐臣 文人画 水墨 
唐武宗会昌毁佛的文学记忆——兼论晚唐文人集体失声的原因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58-63,共6页方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唐武宗会昌灭佛与晚唐文学研究”(13YJC751007)
唐武宗会昌毁佛是晚唐政治史和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无论是毁佛运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还是旁观者和受害者,他们都很少在文学作品中反映毁佛事件,其原因值得深究。众多文人虽然亲近佛教,但在理智上能认识到佛教发展过于迅速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会昌毁佛 文学创作 牛李党争 全身远祸 
伤悼与彻悟——晚唐文人碑志创作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74-79,共6页徐海容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代碑志文研究>(编号15FZW010)
晚唐时期,文人碑志文创作发生了改变。面对时代变迁,人生沉浮,伤悼和彻悟成为主要创作心理,由此导致碑文思想内容和体例格式的变化,忧思叹惋、怀古咏今的情调见多。这在杜牧、皮日休、罗隐、司空图等人的作品中表现明显。晚唐碑志文创...
关键词:晚唐 碑志文 伤悼 彻悟 
中晚唐文人对藩镇的态度
《保定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58-63,共6页郭亚男 
安史之乱后,强藩割据成为中晚唐最大的痼疾,而中晚唐的文人对于藩镇问题却态度不一,这其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因。而在科举过程中的不同际遇是造成中晚唐文人对藩镇态度分野的重要原因。科举是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但每年科举之后文人就会...
关键词:文人 藩镇 科举 入仕 幕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