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情主义

作品数:23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建军张再林宛小平蒙培元袁进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教育》《内蒙古教育(C)》《名作欣赏(上旬)》《山东工商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朱谦之的儒家唯情主义及其历史文化哲学建构
《学术界》2024年第7期102-112,共11页徐国利 
朱谦之对儒家作了唯情主义生命哲学的解读,认为情即性即仁,情为宇宙生命本体,生命进化便是“真情之流”,唯情的人生和社会具有普世意义。他以唯情主义为依据建构起历史哲学,将本能(求生存的情感)视为历史进化的动力,历史进化是互助;历...
关键词:朱谦之 儒家 唯情主义 历史哲学 文化哲学 
论汤显祖“唯情主义”的诗性美学——以《牡丹亭》为例
《休闲》2021年第23期0057-0057,共1页张诗杭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不仅创作出了许多流芳千古的戏剧瑰宝,也以其“世总为请,情生诗歌”的唯情主义文学观闻名于世,堪称至情派的代表。《牡丹亭》作为汤显祖最富盛名的作品,同样也以女主人公杜丽娘勇敢追求真爱,反对封建礼教渴望...
关键词:牡丹亭 汤显祖 唯情主义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被引量:1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7年第9期32-35,共4页李建军 
从叙事方式来看,《牡丹亭》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本文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通过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写实主义叙事的比较,揭示了《牡丹亭》的象征主义叙事特点,并反驳了那些用"写实"来否定它的观点。
关键词: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 奇异性 唯情主义 至情 
汤显祖:多情的心性与温情的写作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6年第12期31-36,共6页李建军 
汤显祖是一个唯情主义作家。他虽然经常性地陷入"情"与"理"相互冲突的矛盾状态,直到晚年仍然为"情多想少,流入非类""绝想人间,澄情觉路"一类的问题而焦虑,也试图在宗教意义上以"理"节"情",但却终于未能忘情人间,仍旧是一个心性温柔的多...
关键词:唯情主义 童心 情理 
经典评价的本土立场与文化语境——从上昆版“临川四梦”谈起被引量:2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1期82-89,共8页刘祯 
当代昆曲剧团不论是六个半抑或七个,虽数量不多,却各具千秋,各有其长,是20世纪昆曲兴盛的标志。而无疑,上海昆剧团(以下简称'上昆')演员行当的齐全、演员表演艺术的精湛、保留剧目的完整和保护传承的有序不断,则也是有目共睹的。纪念汤...
关键词:汤显祖 徐朔方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经典 唯情主义 文化史 剧作家 《邯郸记》 《南柯记》 昆曲 昆剧 戏曲 临川四梦 立场 文化语境 
一个唯情主义者的发明——朱谦之的“我”兼论现代性的“内转”被引量:1
《思想与文化》2016年第1期172-191,共20页肖铁 
本文把朱谦之早期的哲学写作和自述性文字作互文性阅读,通过他二十年代的'唯情论'讨论二十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史的上'真我''无我''大我'之间的辩证。一边是情感作为主体性基础的内在空间在现代中国的发明,一边是新兴的心理学理论和反理...
关键词:朱谦之  自我 反理性哲学 《革命哲学》 《回忆》 
对李斯特“唯情主义”音乐理论的理解
《内蒙古教育(C)》2015年第9期63-64,共2页张卉 
李斯特的"唯情主义"音乐理论混淆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区别,本文就此观点进行浅析。
关键词:李斯特 唯情主义 审美主客体 
论北宋前期词的悲情意识
《理论界》2012年第3期118-120,共3页董宇宇 
悲情意识是北宋前期词的基本精神。感性追求的无限性与客观条件的有限性形成根本性矛盾,对此悲情性质的明确感知和应对即悲情意识。它分为"不足"之悲、"不永"之悲、离愁、闲愁四种,其特质为生命层面的感伤与执著。这种不注重功业追寻与...
关键词:宋世风流 悲情意识 感性生命 唯情主义 
《红楼梦》中黛玉唯情主义的悲剧命运解读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10年第13期102-103,共2页石坚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典型的悲剧人物,她的悲剧,大多被认为是封建社会残害下的悲剧。笔者认为,其悲剧的根本原因并非由于她对当时的社会有意识的反叛,而是其性格及生命感使然,是对生命孤独感超乎寻常的体验的必然结果。正是对生命哲学...
关键词:孤独体验 唯情主义 悲剧命运 
南国社的演剧风格及其演出的“苦难仪式”实质
《戏剧文学》2010年第1期43-46,98,共5页申燕 
南国社的演剧风格可用唯情主义来概括,舞台实践注重话剧的主体建设,淡化了话剧的教化功能,将演剧的中心由文明戏时代的演"政治"回归到了"人"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明戏对观众审美心理的破坏。南国社的演剧活动之所以能在当时引起巨...
关键词:南国社 唯情主义 阈限 苦难仪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