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色彩

作品数:74被引量:11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锦文周方珠吴熹莫再树宋春菊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开放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安徽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短篇小说《日用家当》中的文体特征解读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1年第5期149-150,共2页王新燕 周莉 
短篇小说《日用家当》(Everyday Use)节选自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Alice Walker)的《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它表达了作者对黑人女性文化的关注,是艾利斯·沃克的一篇精品短篇小说。《日用家当》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
关键词:艾利斯·沃克 日用家当 文体色彩 
骈体散化:初唐诏敕文体风貌研究
《寻根》2017年第4期12-18,共7页张超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文学视角下的唐代诏敕研究"(15CZW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诏敕文是中国古代帝王专用的具有最高政治权威的政令文体,是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及实用功能的“王言”,有着独特的文体色彩。
关键词:文体色彩 风貌 初唐 散化 骈体 政治权威 实用功能 政治色彩 
Journey West的语音文体色彩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14期62-62,共1页陈颖 
Journey West是一篇游记体散文,文字优美、意境深刻。本文从语音角度如:拟声、音长、节奏和头韵等方面分析其语音特色和文体色彩,继而揭示语音与语义之间的关系和语音表情达意的功能。
关键词:语音特色 文体色彩 游记体散文 表情达意 文字 拟声 音长 头韵 
中国英语的文体色彩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111-113,共3页徐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WW05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QN-543)
英语作为不同国家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工具必然引起英语在不同地域的本土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英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工作和生活中。中国英语并不是属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工作或生活中所惯用的语言,而是中国英语使用者们...
关键词:中国英语 文体学 文体分析 
用语言世界观看词义的感情、文体与形象色彩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86-88,共3页张曙燕 
语言世界观的不同,决定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词义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感情色彩,文体色彩和形象色彩。对这些语言现象的讨论,势必会让我们更进一步接近事物的本质,了解蕴含在这些现象之中的内涵。
关键词:语言世界观 词义 感情色彩 文体色彩 形象色彩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意象隐喻
《芒种》2014年第4期129-130,共2页周小娟 
一、前言 隐喻是广泛存在的,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刻都会有大量的隐喻产生。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的形式,而且是对于人们思维活动的反映。隐喻既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利用,又在写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关键词:意象隐喻 《金色笔记》 解读 日常生活 思维活动 现实生活 文体色彩 吸引力 
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X期140-140,共1页刘淑慧 
中日同形词作为汉语和日语中都大量存在的词汇,其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为字形相同,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母语干涉的影响尤其明显。本文基于对中日同形词的基本意义分类,进一步探讨了其在语感上的差异用法,希望借此对学...
关键词:母语干涉 中日同形词 意义分类 语感差异 文体色彩 褒贬色彩 
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毒胶囊”有多毒?》阅读
《中学生阅读(中考版)》2012年第9期45-47,61,共4页
推荐理由: 选文新鲜,紧贴现实生活。紧贴社会热点。第1题覆盖面大,能很好地检测考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第2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据文解说”能力:第3题重在考查考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三道题都淡化了文体色彩,提升了试题的质量。
关键词:阅读分析能力 中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 胶囊 现实生活 社会热点 整合信息 文体色彩 
让议论文的文体色彩更加明确——清晰的框架和精辟的分析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118-119,共2页谢亚丽 
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一改以往的文体不限,首次限定了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就两种文体的特征看,议论文一般比较容易切入,审完题就可以直接摆观点,然后例证引证正说反说齐上阵,得基础分不难;如果文采好一些,思路清晰些,事...
关键词:文体 论文 清晰 框架 色彩 
从文体学角度看西方政治演说误译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7期145-146,共2页蒋倩 
政治演说是西方政论体的主要样式,它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或以文辞见长,或以逻辑取胜,中国学生常常由于忽视政治演说的文体色彩而在汉译过程中出现失误。本文通过对学生翻译练习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和罗斯福《第一次就职演说》的原...
关键词:政治演说 文体色彩 误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