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功用观

作品数:21被引量:10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魏崇武黄开发包莉秋熊沐清杜红亮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四川外语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鲁迅研究月刊》《外国语文》《文学与艺术》《当代作家评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蒙古高僧传记文学功用观探析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16年第5期42-46,125,共6页树林 
哈斯宝文学功用观探析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16年第1期66-70,共5页吉雅嘎台 
从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看英美文学教学的地位被引量:1
《科技信息》2012年第14期43-44,共2页耿玉芳 
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认知诗学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YB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文学教学日益边缘化,高校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更是如此。认知诗学在论及文学的功用时认为,文学不仅有娱乐的功能,而且与写作相辅相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文学是人类认知的基础...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地位 认知诗学 文学功用观 
论沈从文文学功用观的内涵
《文学与艺术》2010年第1期36-37,共2页王怀慈 
沈从文并不是某些论者所谓的唯美主义者或纯文学论者,为艺术而艺术,相反,沈从文的文学观是功利的,即用文学改造社会、世道、人心,对读者施以人的教育,帮助其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理解、明悟生命,把生命引导向一个更崇...
关键词:沈从文 文学观 内涵 
忧“贱生于无用”而呼唤“有用之文”——元代初期文学功用观的时代特征之一被引量:2
《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99-105,共7页魏崇武 
元代初期,儒学陷入了重重困境。一些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儒士,为使士人群体摆脱"无用"恶名,而力倡"有用之学"。在文学功用观上,则表现为对于"有用之文"的呼唤。
关键词:蒙元初期 文学功用 时代特征 
“无用之用”:王国维的文学功用观被引量:1
《作家》2009年第22期139-140,共2页包莉秋 
王国维先生是在过分强调文学功利性的学术背景下提出"无用之用"的,这一观点从文论话语本身而言来源于老庄思想,但在形成过程中却吸收和融合了中国传统与近代西方的思想。他承认文学的功用却反对文学具功利性而大力提倡文学的审美性;他...
关键词:功利 审美 无用之用 
故事与认知——简论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被引量:91
《外国语文》2009年第1期6-15,共10页熊沐清 
认知诗学是一种诗学而不仅仅是一种源自语言学的文学分析方法,其诗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文学一般命题的关注,探讨了文学的功用等基本问题,认为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交际形式,其特殊性使得它对于发展人的认知能力具有特殊作用,认知诗学...
关键词:认知诗学 文学功用观 故事 认知 
“儒户”与蒙元初期的文学功用观被引量: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9期146-151,共6页魏崇武 
"儒户"的创设,使蒙元初期的大批儒士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国家对儒户的实用责求与"文以载道"思想传统相结合,会使蒙元初期文论更加突出强调文学在社会政治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蒙元初期 儒户 文学功用观 元代诗文 
写实的执著与想象的偏枯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63-70,共8页倪婷婷 
新文学"求真"的倾向通过一部分作家对写实的自觉获得某种程度的体现,但在依赖个人经验及生活事件的摹写追寻真实性价值的过程中,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却遭遇冷落并形成偏枯之势,从而不仅妨碍了艺术真实的深度发掘,也削弱了新文学审美形态的...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 写实 艺术真实 执著 文学功用观 生活事件 个人经验 审美形态 
论章太炎的文学功用观
《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4期203-205,共3页包莉秋 
集学者与革命家于一身的章太炎是国粹派在文学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复杂并徘徊于"求是"与"致用"间。他的文学功用观则从政治的立场出发体现了其致用精神,他主张"修辞立诚"却又自觉强调文学的实用性。
关键词:文学功用 雅俗 致用 章太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