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莉秋

作品数:30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美育功利审美大学生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学习与探索》《教育评论》《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榆林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微时代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187-188,共2页包莉秋 
2013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培育项目"冲突与调适:微时代大学生精神成人及行动理性回归研究"(项目编号:2013PYXW01)
精神成人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但身处微时代的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精神上出现了三观不正且崇尚物质、过度依赖网络、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弱化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的参与式教学方式...
关键词:微时代 大学生 精神成人 
大学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合研究被引量:2
《文教资料》2017年第10期107-108,共2页包莉秋 
2013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培育项目“冲突与调适:微时代大学生精神成人及行动理性回归研究”(2013PYXW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学美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因教育目标的一致、教育内容的融合、教育形式的互补而具有融合的可能,两者可从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融合,以期实现大学生精神成人并使其行动回归理性这一...
关键词:大学美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合 
美育类课程改革与大学生人格塑造刍议被引量:1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14-117,共4页包莉秋 
2013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培育项目"冲突与调适:微时代大学生精神成人及行动理性回归研究"(2013PYXW01)
"求真、向善、唯美"被视为审美教育的核心主旨,同时也是与人的道德品质、行为高度关联的教育真谛所在。指向身心和谐的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美育类课程改革,无论对于课程本身,还是对于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进步,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育类课程 大学生 人格塑造 
论微时代下社会审美诉求的冲突与调适被引量:7
《求索》2013年第7期226-228,共3页包莉秋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2-GX-077)
以"微博"、"微信"等为表现形式的无"微"不至的微时代文化,以其传播的开放性、即时传播的交互性及资讯发布的片断化与不完整性等文化特质,在给人们带来技术、信息便利,实现信息共享与交互,提升信息的传播与加工速度的同时,也伴生着由信...
关键词:微时代 文化特质 审美诉求 冲突与调适 
毕飞宇短篇小说《大雨如注》中的尊严冲突及其表达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07Z期19-20,共2页包莉秋 
作家毕飞宇曾明确表态:"我是一个注重现实性的写作者。"①2013年第1期《人民文学》上的短篇小说《大雨如注》诠释和凸显了毕飞宇以凝重的文笔描述负重的人生的写作特色。本文紧绕"现实性""尊严"对《大雨如注》作一简析。一、尊严的现实...
关键词:毕飞宇 现实冲突 小说情节 文本叙述 《玉米》 大姚 日常生活世界 刘姥姥 百科全书式 不知道 
活在“圈套里”的人——胡学文短篇小说《离婚》评析
《长城》2013年第04X期45-46,共2页包莉秋 
关注底层人物生活的苦与乐、喜与悲,以诙谐幽默的笔触刻画残酷、诡秘的现实世界,发人深省,这是河北作家胡学文近年来写作的突出特征。而"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含辛茹苦、备受侮辱和损害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女性群像。
关键词:胡学 《离婚》 底层人物 乡村生活 赵步 女性世界 人性光辉 心理积淀 命运之神 乡土中国 
简论音乐电影《悲惨世界》的悲剧表达
《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66-68,共3页包莉秋 
音乐电影《悲惨世界》充满强烈的悲剧性,其艺术类型决定在表现人物悲剧时不同于小说,借助于情节的凸显和情境的冲突而塑造的芳汀、冉·阿让、革命的年轻学子等悲剧形象,探讨他们命运的悲剧根源,其主题涵蕴在音乐和电影的融合中得到完美...
关键词:《悲惨世界》 悲剧性 悲剧根源 悲剧人物 
美育视野中的成“人”世界被引量:2
《教育评论》2012年第2期15-17,共3页包莉秋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重庆市高等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研究--基于地处非中心城市普通本科院校发展的视角"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111009;长江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大学美育导论>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批准文号2011065
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它因以情动人的形象性,而具化为爱的教育、生命教育、人文教育。大学美育可以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施以美育层面上的感染和引领,用主题活动深化真、善、美的主体,用审美情...
关键词:美育 陶冶 成“人” 社会化 
重新审视政治需要下的白话文运动
《作家》2011年第20期151-152,共2页于晴 包莉秋 
19世纪末期,出于政治的需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发起了文学改良运动,白话文运动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尽管它得到如吴汝纶、刘师培等人的响应,却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反文言用白话,运用哪种语言是有关语...
关键词:白话文运动 文言 政治 
论“小说界革命”视阈中小说的政治功利性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年第8期80-81,共2页于晴 包莉秋 
小说历来为传统文人所轻视,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将它提高到文学最上乘的位置。究其原因,是小说自身的特点适合为政治服务,"小说界革命"中小说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功利性,而这恰恰吻合了传统文论重社会功用的要求,由此获得了社会...
关键词:“小说界革命” 小说 政治功利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