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性

作品数:490被引量:51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吉成杨慧林石定栩方绪军孟凯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动词性军事术语的命名机制与概念整合研究
《中国科技术语》2025年第2期16-22,53,共8页郭巍 
军队院校英语教学联席会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式语法视角下基于语料库的军事术语英汉翻译认知对比研究——翻译本质、过程、原则、策略及教学启示”(WY202381B)阶段性成果。
以《英汉军事术语大词典》为语料基础,构建封闭语料库,分析了动词性军事术语的命名特征,尤其是双音化、四字格及古体化现象。通过对1 552条动词性军事术语的细致分析,揭示了军事术语命名策略背后的认知规律与文化逻辑,提出了动词性军事...
关键词:动词性军事术语 军事术语命名模型 认知语言学 概念整合理论 
“和”“与”“及”用法有何不同
《宿州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43-43,共1页
连词“和”“与”“及”比较起来,“和”用得最广泛,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和”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表平等联合。例如:老师和学生都赞成这个意见。表示3项以上成分的平等联合时,“和”要放在最后...
关键词:名词性成分 形容词性 动词性 连词“和” 顿号 书面语 口语 平等 
“和”“与”“及”用法有何不同
《宿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11期79-79,共1页
连词“和”“与”“及”比较起来,“和”用得最广泛,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和”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表平等联合。例如:老师和学生都赞成这个意见。表示3项以上成分的平等联合时,“和”要放在最后...
关键词:名词性成分 形容词性 动词性 连词“和” 顿号 书面语 口语 用法 
现代汉语动词性零句的对言足句机制研究——提取和激活模型视角
《当代语言学》2024年第5期742-758,共17页沈艳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缅边境跨境民族语言认同与语言教育研究”(18BMZ019)资助。
在提取和激活模型观照下,汉语动词性零句的对言足句现象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研究表明,动词性零句具有“无对不零句”的足句特征,在概念层面表现为“无对不视窗”的概念化过程,体现了汉语句子以“概念对”为基础的动态加工模式。这种概...
关键词:动词性零句 对言足句 提取和激活 
“和”“与”“及”用法有何不同
《宿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9期39-39,共1页
连词“和”“与”“及”比较起来,“和”用得最广泛,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和”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表平等联合。例如:老师和学生都赞成这个意见。
关键词:名词性成分 形容词性 动词性 连词“和” 书面语 口语 连接 
“和”“与”“及”用法有何不同
《宿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8期27-27,共1页
连词“和”“与”“及”比较起来,“和”用得最广泛,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和”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表平等联合。例如:老师和学生都赞成这个意见。表示3项以上成分的平等联合时,“和”要放在最后...
关键词:名词性成分 形容词性 动词性 连词“和” 停顿 顿号 书面语 口语 
关于“黏”与“粘”的用法
《腹部外科》2024年第3期194-194,共1页《腹部外科》编辑部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黏”与“粘”字的使用规范如下:在发“nian”音时一律用“黏”字,黏是指像糨糊或胶水等具有能使一个物体附在另一个物体上的性质,常用作名词性词素。...
关键词:《新华字典》 黏结力 运动黏度 不粘锅 黏合剂 动词性词素 
现代汉语动词性存在糅合句语义分析和事件融合机制研究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69-76,共8页黄金金 邓兆红 
安徽省教育厅2018年外语类委托项目“英汉存在构式与动词双向互动的认知对比研究”(SK2018A1145);安徽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委婉语汉译接受性的认知语用研究”(2021rwzd03)。
存在句一直是汉语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动词性存在糅合句的关注却略显薄弱。基于学界前期研究成果,聚焦考察动词性存在糅合句的界定与构成,着重分析动词性存在糅合句的语义特点,并尝试从事件融合理论的角度对其形成机制作出认知阐释。研...
关键词:存在糅合句 动词性结构 语义分析 事件融合 
“和”“与”“及”用法有何不同
《宿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8-18,共1页
“和”“与”“及”用法有何不同连词“和”“与”“及”比较起来,“和”用得最广泛,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和”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表平等联合。例如:老师和学生都赞成这个意见。表示3项以上成分...
关键词:名词性成分 动词性 形容词性 批评与自我批评 名词性词语 连词“和” 书面语 顿号 
“和”“与”“及”用法有何不同
《宿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74-74,共1页
连词“和”“与”“及”比较起来,“和”用得最广泛,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和”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也可以连接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表平等联合。例如:老师和学生都赞成这个意见。表示3项以上成分的平等联合时,“和”要放在最后...
关键词:名词性成分 形容词性 动词性 连词“和” 顿号 书面语 口语 平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