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论

作品数:31被引量:5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红兵楼宇烈邓绍秋王英杨念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音》《中国佛学》《文教资料》《电影文学》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般涅槃经》“无我”论及其与“轮回”“涅槃”之理论关系
《宗教学研究》2022年第3期107-115,共9页白宗军 
《大般涅槃经》通过破斥各种“假我”及宇宙万有一切现象之实有性,力主“无我”论,认为“无我”并非断灭而与“假我”一体不二;指出不存在轮回主体,轮回是就众生的烦恼、业果及五蕴身心活动之相续流转而言,且烦恼、业果亦空而无定相;涅...
关键词:大般涅槃经 假我 无我 轮回主体 涅槃 
“乐小法者”的四相观——从历史语境考察《金刚经》的一句经文
《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1期58-67,共10页樊舟 
无我思想是佛教区别于别教的核心主张,无论大乘、小乘理应都不违背。而四相(四见)是对“我”的四种妄执,与无我思想相牴牾。然而,鸠摩罗什所译《金刚经》的一句经文,却明言小乘信仰者执著于四相。在《金刚经》的六大汉译本中①,只有罗...
关键词:小乘 四相 有我论 无我论 
佛教生态伦理思想探析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68-71,共4页潘丹丹 
佛教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为重建人和世界的和谐关系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缘起论是佛教生态伦理的理论基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成。"无我"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主张应以"无我"的胸怀对待世间万物。佛教提倡一种...
关键词:生态伦理 缘起论 无我论 整体论 平等 慈悲 
宋明理学“无我论”的生态学诠释
《文教资料》2015年第21期70-71,共2页曲爱香 
无我是指行为主体破除自我的局限。与客体贯通为一体,在主客体整体的完善中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程朱陆王的无我论的基本特征是“天地万物一体”,从生态学分析,它包含两层意义:从本体论上,人与天地万物通过“理”这一共同本质而贯...
关键词:程朱陆王 无我 生态学 
佛教之无我论探析
《中国佛学》2015年第1期271-276,共6页俞玲玲 
无我论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教认为世上一切诸法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没有独立的实体和主宰。佛教无我论并不是教导众生要抛却自身,它向我们指明的是烦恼与不幸正是由于我们自身的执着和妄念所导致的,并引导我们通过自身的觉悟达到解脱,...
关键词:佛教 无我 缘起 我执 
佛教的无我论与人类中心主义
《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2期342-342,共1页李美香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的价值是唯一且崇高的,这种对人类主体地位的过分张扬,误导人类把自己当作自然万物的主宰,疯狂地掠夺自然财富,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而佛教的无我论却否定了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实体的存在,打破了人类自身的优...
关键词:缘起  无我 人类中心主义 
浅析原始佛教的“无我论”
《才智》2014年第30期279-279,共1页刘万万 
"无我论"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大智度论》卷称"佛说三法印。所谓一切有为法无常印,一切法无我印,涅梁寂灭印",佛教将"无我"作为"三法印"之一来印证某种教理是否为真正佛法,可见其重要性。但"法印"的概念是晚出的,对于原始佛教阶段的...
关键词:原始佛教 无我 非我 十四无记 
无我而无物非我:吕惠卿《庄子义》中的无我论
《中國學術年刊》林明照(Ming-Chao Lin) 
本文集中於就吕惠卿《庄子义》的无我论进行分析,以呈现吕氏诠《庄》的意旨及关注。吕氏在诠《庄》中所展现的无我论题,主要关涉了几个层面:首先,吕氏对於自我认同的基础进行了细腻的解析,以此作为无我的实践前提;其次,在无我的...
关键词:呂惠卿 莊子 自我認同 無我  莊子義 
斯奈德的无我论与寒山物我合一的思想共鸣被引量: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52-56,共5页李波阳 彭井 郭世红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0CGWW04YB)
无我论在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诗歌里处处可见,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消除自我"的意识和"没有意念,只在物中"的创作理念。寒山诗的禅悦诗部分,尤其是在禅悟诗和禅趣诗中,始终贯穿着一种主客共泯和物我合一的思想精髓,这与加里.斯...
关键词:加里·斯奈德 无我论 寒山 物我合一 思想共鸣 
有我之情 无我之意——试用王国维有我无我论解读两首唐诗
《中华诗词》2011年第10期72-73,共2页吴华山 
用王国维有我、无我论述解读两首唐诗《黄鹤楼》、《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关键在于解会得有我之情、无我之意。这也是当前诗词创作的关键。
关键词:无我论 王国维 唐诗 解读 试用 《黄鹤楼》 诗词创作 江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