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唱词

作品数:60被引量:3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宏印朱皋赵安民陈昌本杨智源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文化部更多>>
相关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音乐》《旅游时代》《剧作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统戏曲元素融入歌曲创作的研究
《戏剧之家》2024年第16期62-64,共3页宁笑娟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戏曲底蕴深厚,传承了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戏曲艺术以传统文化审美为基础,与当前大众音乐文化审美相辅相成,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从大众审美需求入手,将传统戏曲元素融入歌曲创作,突出戏曲伴奏乐...
关键词:传统戏曲元素 戏曲唱词 戏曲曲牌 歌曲创作 
新编都市题材戏曲唱词的叙事策略
《戏剧之家》2023年第12期11-13,共3页胡雨柯 
都市戏是戏曲现代戏的一个分支,它不同于革命题材、乡村题材,故事通常围绕着城市生活展开。对于多数剧种而言,它是新新类型之一,在创作的方方面面一直存在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戏曲唱段。而当代题材内容的当下性和丰富性,又使得唱词...
关键词:现代戏 戏剧性 修辞学 地域文化 
韵律与语法的博弈——以戏曲唱词为例被引量:1
《语文学刊》2022年第3期38-43,共6页朱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语篇意义整合的机制和手段研究”(18CYY045)阶段性研究成果。
京剧或其他剧种的唱词为了表现韵律,在句法上往往采用“添加”和“删减”的方式。添加的成分主要有:方位词“里”“间”“上”、复数标记“们”、语气词“了”“来”“啊”等;“删减”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删减方位词、删减“经典”、删减...
关键词:唱词 韵律 语法 语言特区 
戏曲唱词的韵律表达手段——“添加”
《中国京剧》2021年第12期66-67,共2页朱皋 
戏曲的唱词要注意韵律,唱词的韵律主要表现在节奏和押韵上。戏曲的唱词一行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拍子,每个拍子最常见的是三个音节。通过观察发现,在"合韵律原则"制约下,戏曲的唱词常通过"添加"的手段凑成三音节,或是押韵,从而达到合韵律的...
关键词:方位名词 表达手段 三音节 唱词 押韵 拍子 语气词 戏曲 
姐是谁
《咬文嚼字》2019年第12期56-57,共2页周振鹤 
姐是母亲,汉代时就这样了,《说文解字》载:“蜀谓母曰姐。”今天依然如此。湖南耒阳就称母谓jià,写出来就是姐。福建莆田仙游人现在不叫母亲姐了,但在唱莆仙戏时,还唱的是姐。戏曲唱词有时也是保留古代语言的活化石。还有些词从侧面也...
关键词:莆仙戏 《说文解字》 福建莆田 湖南耒阳 古代语言 福鼎市 活化石 戏曲唱词 
咏物诗鉴赏方法在戏曲唱词赏析中的应用——以粤剧《荔枝颂》为例
《广西教育》2019年第42期121-122,共2页张书雯 
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艺术中职语文教学与地方戏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18B052)研究成果。
本文以粤剧《荔枝颂》为例,论述咏物诗鉴赏方式在戏曲唱词赏析中应用,提出把握咏物诗特点、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等措施,对粤剧《荔枝颂》的唱词进行鉴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唱词。
关键词:咏物诗 戏曲唱词 鉴赏 粤剧《荔枝颂》 
当戏曲撞上流行音乐,惊艳了耳朵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2019年第3期32-32,共1页刀妹 
"烟花三月下扬州".走在江南的大街小巷.总能听到温婉流转的戏曲唱词。悠扬婉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一唱三叹的京剧……这些传承百年的艺术瑰宝如果与流行音乐邂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关键词:流行音乐 戏曲唱词 耳朵 黄梅戏 艺术 京剧 昆曲 
论“千朵桃花一树红”的意象特征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64-66,共3页郭泽杰 
南昌采茶戏《责姑团圆》之唱词"千朵桃花一树红"具有浓郁的血缘亲情内涵。它塑造了托物言志的桃花意象,表露了兄弟姐妹之亲情,体现了较为贴切自然的象征意义。它在剧中起着推动剧情发展、深化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
关键词:戏曲唱词“千朵桃花一树红” 内涵特征 意象呈现 美学风貌 
西口地区戏曲唱词中的文化传播现象
《长治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45-47,共3页杨智源 
戏曲能够在最大范围内体现民间的历史、语言、民俗文化因素,西口地区主要分布着汉族和蒙古族两大民族,该地区亦有丰富的戏曲资源。文章主要从西口地区的语言和社会风俗相似性角度对西口地区戏曲的唱词内容进行分析,以此来反映在走西口...
关键词:二人台 漫瀚调 文化传播 
梆子腔的起源与转型研究被引量:1
《参花(上)》2015年第9期151-151,共1页李强 
梆子腔在发展中有自身的特点与理念,人们对其的审美观点也不相同。自古代沿袭以来,其逐渐改变了戏曲原有的形式与结构,由于梆子腔来源于民间,因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梆子腔在戏曲唱词上等均有所创新,而板式也自然随着时间而发生...
关键词:转型研究 梆子腔 起源 戏曲唱词 生活气息 审美观点 人民群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